第33页

接下来,赵教习替徐晋登记了学籍,并补交了一个月的学费,徐晋的入学手续便算办完了,成为了信江书院的正式学员。

从亦乐堂走出来,徐晋不禁长吁了一口气,虽然有些波节,但总算顺利入学,还顺便刷了名气。

迈步在环境幽雅的书院内,徐晋胸中突然有种豪情勃发。大明朝这个广阔的历史舞台正在面前徐徐展开,自己这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小蝴蝶,轻轻扇动一下翅膀便能改变历史,譬如刚才那首《竹石》,估计原作者郑板桥要哭晕在厕所里面了。

新学员入学的第一节课是学礼,祭拜孔圣先师,这步骤是必不可省的,赵教习让门下的大弟子卫阳带领徐晋和费氏兄弟完成这步骤。

大师兄卫阳,字元正,年约二十岁,容貌俊逸,谈吐文雅,脾气十分温和的一个人,穿着一身玉色的襕衫,头戴儒巾,表明已经过了院试,获得了秀才的功名。

卫阳带着费氏兄弟和徐晋祭拜完孔圣,便在礼乐堂讲授礼仪规矩,费氏兄弟出身书香世家,这方面自然什么都懂,只是走过场罢了,主要是徐晋要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教授完礼仪,卫阳便带着三人到处走走,熟悉书院的环境。

信江书院仍沿用宋代的“三舍法”,分别是外舍、内舍和上舍,相当于现在中学的年级划分,但也是有区别的。

刚入学的学员都安排在外舍,然后看每月考试的排名,成绩优异的可以升舍,成绩差的要降舍,也就是升降双轨机制,现在的中学可没有降级这么回事,成绩再差的学生也照样升学。

信江书院占地面积极广,还没逛完便到中午吃饭时间了。

卫阳笑着道:“诸位师弟,我们先去吃午膳,休息一会再继续吧,你们今天的功课就是游玩!”

信江书院不仅向学员提供宿舍,还有专门的斋舍(食堂),不过吃饭是要另外给钱的,如果是上舍的学员则可以免费吃饭,譬如卫阳就是上舍的学员,每月考试都稳定在前三名,是个不折不扣的考霸。

今早出门前,谢小婉特意给徐晋准备了盒饭,但现在有饭堂吃,自然是吃饭堂了,这也是同窗间联络感情的机会。于是徐晋便跟着卫阳等到了斋舍。

卫阳的人缘显然极好,一路上遇到书院学员都纷纷和他打招呼。

徐晋四人刚落座地,邻桌便有两人站起行过来,拱手道:“元正兄,打扰了!”

卫阳忙站起来拱手还礼:“元浩兄!”

徐晋眼中闪过一丝古怪,眼前这两位正是昨天在望江楼高谈阔论的几名书生之一,元浩兄和子玉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