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页

两派人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角逐,小皇帝朱厚熜这才施施然地下旨,同意首辅杨廷和提出的三法司会审,不过乔宇作为当时的浙江巡抚,即使没有参与渎职,亦有失察之罪,在没有洗清嫌疑之前必须暂停职务。

对此,杨廷和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吏部是主管百官的考核升降机构,乃六部之首,如今吏部尚书乔宇被停职,杨阁老的权力说是削去了两成也不为过。

嘉靖二年四月二十日,嘉靖帝朱厚熜正式通过内阁下旨,八百里加急送往扬州,令徐晋和夏言两名钦差,会同南京刑部和南京都察院,对盐运使施浩然及其党羽进行抓捕和初步审讯,然后再押解回京进行三法司会审。

皇帝圣旨送出京城的当晚,张璁、桂萼、霍韬三人受武定侯郭勋的邀请,到侯府上宴饮了一场,庆祝对杨廷和一党的初战告捷,而成国公朱辅也到场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武定侯郭勋前年被削职降爵,不过近来这货开窍了,转而支持小皇帝,在大礼议之争中为张璁桂萼摇旗呐喊。小皇帝朱厚熜一高兴,便找了个理由给郭勋恢复了武定侯的爵位。

尝到了甜头的武定侯郭勋自然更加坚定不移地站在小皇帝这一边了,不遗余力地替张璁和桂萼二人摇旗呐喊。

当然,京城中两派斗得再如何激烈也不关徐晋事,此时徐钦差正忙得焦头烂额呢,因为被施浩然牵扯出来的官员士绅实在太多了,府衙大牢已经人满为患。

要知道那些参与走私的都是地方豪强,能量不是一般的大,这些人一被抓,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失业的百姓暴增,治安随即变坏,物价也开始飞涨,随之而来的便是局势动荡不安。

话说去年在浙江宁波发生“争贡事件”后,夏言是第一个上疏提议厉行禁海的,所以现在打击海上走私丝毫不手软,但凡参与海上走私的官员士绅,他都极力主张抓捕严惩。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而且形势还越来越严峻,甚至有失业的百姓聚集起来闹事,夏言这时才慌了神,火急火燎地跑去找徐晋商量对策。

第0633章 不欢而散

由于两淮盐运使施浩然供出了一份参与海贸走私的地方士绅名单,所以短短数天之内便有几十名官绅商贾被捕,而这部份人又供出了其他人,于是乎就好像滚雪球一般,牵连的人越来越多,扬州府衙的大牢很快就人满为患了。

这些天,陆炳手下的锦衣卫都忙疯了,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四处抓人,虽然辛苦些,但也捞得盘满钵流,所以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卯足了劲儿冲“业绩”,后来人手实在是不够了,陆炳便从扬州卫中借调军卒帮忙。

这下可不得了,要知道那些被捕的士绅商贾均是掌握地方经济命脉的豪门大户,影响力非同小可。这些人一旦被抓,名下的产业作坊被查封,马上便出现了大批失业的工人,物价也随即暴涨,随之而来的便是治安变差,人心不稳。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明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特别是扬州苏州这些富庶之地,手工业非常发达,大量的百姓依靠在作坊中做工挣钱养家糊口。如今作坊和工场被查封停业,这些工人断了生计来源,再加上有心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于是纷纷聚集起闹事。

夏言本来极力主张严惩海贸走私者的,如今却是有点慌神了,火急火燎地跑去找徐晋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