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页

不过,一众守旧派官员刚才已经被徐晋拿话套住了,若是承认这种作物能解决大明粮食短缺问题,那岂不是等于认可解除海禁?所以硬着头皮也要继续强撑!

徐晋显然早就料到会如此,他微笑道:“这些玉米是本官在满喇加亲眼看着采摘的,四亩五分地共产出六千余斤,本官这次运回了五千三百斤,如今还在船上。为证实本官所言非虚,皇上可召见满喇加宾塘王公,还有张公公(张永)一问便知。”

朱厚熜立即大声道:“来人,召满喇加宾塘王公和张永前来觐见。”

很快,两百多斤重的大胖子宾塘王公便一溜小跑地来到奉天殿的丹陛下,扑通地跪倒,纳头便拜:“小王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熜神气地点了点头问道:“宾塘,朕问你,玉米的产量几何?如实讲来,不得虚言!”

这肥货眼珠骨碌碌地一转,眼角余光瞥见旁边的徐晋正冷冷地望来,不由心底一寒,连忙如实地道:“回皇上,玉米的亩产量可过千斤。”

朱厚熜满意地点头道:“甚好,你且退下吧!”

于是乎,出场只说了两句话的王公殿下又屁颠屁颠地离开了。接下来,朱厚熜又当廷问了太监张永,同样印证了徐晋的说法。

朱厚熜挥退了张永,朗声道:“由此可见徐卿所言非虚,既然如此,那我大明的粮食可以无忧矣,朕宣布,禁海令自今日起……”

“皇上——!”杨廷和这时却高呼一声行了出来,跪倒在丹陛前,郑重地脱下了头顶上的梁冠摆放在地上,沉声道:“皇上,老臣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今日乞骸骨,恳请皇上恩准老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第0777章 这盛世必如你所愿

嘉靖帝刚要宣布解除禁海令,杨廷和便使出了撒手锏,请求告老还乡,意思就是倘若嘉靖帝执意要解除禁海令,那他杨廷和就撂挑子走人,颇有点威胁的味道。

嘉靖帝皱了皱眉,正要出言挽留,却见礼部尚书毛澄,翰林学士石珤也相继出列跪倒在杨廷和的身后,脱掉了梁冠摆放在旁边,异口同声地道:“皇上,臣亦老矣,请恩准臣告老还乡。”

嘉靖帝那张俊脸蓦地胀得通红,眼中的怒意几乎喷发出来,双手拳头紧握。如果说杨廷和告老还乡有威胁之意,而毛澄和石珤两人的加入无疑形同于逼宫,试问小皇帝怎么能不怒?

杨廷和显然也意识到不妥了,但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只能硬着头皮杠,但愿嘉靖帝有所顾虑,最终选择妥协。

告老还乡这招,历来便是明朝大臣以退为进,逼迫皇帝妥协的撒手锏。当年杨廷和便用这招威胁过正德朱厚照,只是鸟用都没有,正德皇帝依旧我行我素,但也不允许他告老还乡。而嘉靖帝登基之初,杨廷和也使用过这招以退为进,当时却是凑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