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页

雷钧、赵虎和薛良三人自是大喜过望,现在山寨正缺人手,关键是这些汉奴还携带了大量的牛羊和物资,如此一来,山寨便不用担心过冬的粮食了,而且山寨还能实力大增,所以三人极力劝说薛冰馨收留这些汉奴。

薛冰馨最终同意了,不过却是自愿原则,想留的可以留,想走的可以走,到最后竟然有三千多人留了下来。

于是乎,山寨的人口暴涨了近十倍。人多自然有多的好处,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嘛,经过大家的协同努力,如今山寨的雏形已经出来了,妇人们还在山脚附近开垦田地,准备来年耕种。

这里十分平静安宁,没有鞑靼人放牧,长城内的明军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再加上此地依山傍水,土壤肥沃,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也难怪有那么多的汉奴甘愿留下来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赵全之所以能轻易忽悠到上万边民投靠板升城,靠的就是分房子分田地。大明的边民大多贫苦不堪,税负又极高,生活无以为继,他们不得不另觅出路。

所以,相比于回到老家继续忍受官吏的剥削压迫,大部份汉奴更愿意留下来加入山寨,至少这里不用看官差衙役的面色,也不用交税服役,还有肥沃的田地可以耕种。

中午时份的香山脚下,谢三枪翻身上马,对着薛冰馨等人拱了拱手道:“诸位保重,谢三枪就此别过了,后会有期!”

经过大半个月的相处,山寨中的人与谢三枪已经颇为熟稔了,赵虎和薛良均拱了拱手友好地道:“三枪兄弟后会有期。”

薛冰馨骑马送了谢三枪小段路,这才勒定缰绳,有点不好意思地道:“三枪兄弟路上小心,若是有你姐夫的消息……”

谢三枪点了点头道:“薛姑娘放心吧,我先回去看看情况,一有消息便马上联系你。”

“三枪兄弟,谢了!”薛冰馨抱拳道。

驾……

谢三枪一夹马腹,沿着陵水边上逆流而上,他打算先到杀胡口附近,然后再找机会攀越长城入塞。

……

九月初三,连续七日不上朝的嘉靖帝终于上朝了,不过形容憔悴,无精打采的,整个人都仿佛瘦了一圈。

话说这些天嘉靖帝虽然没上朝,不过张璁等人却没有闲着,请斩靖海侯的奏本天天往上递,甚至还挑动了一批书生在长安街游行示威。郭勋那货更龌龊,暗中雇了一群市井流氓,天天跑到靖海侯府门前辱骂,往大门上扔臭鸡和烂菜,把声势搞得很大。

且说嘉靖帝无精打采地在奉天殿前升了座,司礼监太监毕云手持拂尘上前尖声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