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页

……

李隆基驾至长安兴庆宫时已是第二天早上。

一大早便下旨停了今日的朝会,将杨国忠,陈希烈,郭子仪等重臣召进宫议事。

随着李隆基一同回到长安的,还有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消息。

消息是不可能瞒住的,安禄山已经渡过黄河了,长安城的臣民才刚刚知道,说起来甚是可悲。

百姓们刚听说时并未当回事,这些年大唐不是没有叛乱,大多是受灾的农户,以及被兼并了土地的难民,叛乱刚发生便迅速被朝廷扑灭,如同一颗小石子扔进大海,只泛起了一点小波浪。

然而对有识之士来说,安禄山叛乱却是天大的坏消息。

因为知情的人知道安禄山手中握有多么庞大的军队,有多么剽悍的战力,那可是十五万边军啊。

十五万边军加上五万异族精锐兵马,他们掀起的风浪岂是几百上千号人的难民造反能比的?

被知其利害的人解说一番后,长安城顿时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叛军已渡过黄河,而朝廷甚至还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任叛军一马平川,河东河南在一个月内便被叛军吞下了,眼看要打进长安城。

盛世的风景犹如一场大梦,在兵灾面前瞬间瓦解,成了一抹只存留于记忆的美好画面,接踵而来的,是数不尽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兴庆宫,兴庆正殿上,李隆基面容苍老了许多,面沉如水地注视着眼前几位重臣。

“高将军,叛军打到哪里了,前方可有军报?”

高力士躬身道:“陛下,叛军仍在蒲州城下,与安重璋胶着对峙,蒲州城被安都督守得固若金汤,叛军久攻不克。”

李隆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之色:“安重璋不愧是名将,未辜负朕的嘱托,甚善。传旨,厚赐安重璋的家人,追封他的父母祖先。”

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李隆基沉声道:“几位卿家,安禄山贼子胆敢叛我大唐,其罪当诛,如何平叛,诸位今日拿个章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