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卿家说得对,朕必须要振作,高力士,传旨各大节度使,命他们尽起麾下兵马,火速开赴长安救驾勤王,尤其是离长安最近的陇右和河西两大节府,命他们速速率兵回京,不得片刻耽误。”
高力士躬身领命。
李隆基又道:“国忠,长安国库以及各地官仓所余粮草若何,可有详数?”
杨国忠道:“国库所余不多,但能支应得起二十万兵马三月所用,趁这段时间紧急调拨京畿道,山南道,江南道,淮南道等各道官仓粮草,经漕运大运河运抵长安,若长安能固守三个月,时间上大致是够的,各道官仓粮草若至,足可撑应四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李隆基心头稍定,缓缓点头。
亲手开创的盛世,终究还是有可取之处。天下粮食相对富足,朝廷有底气支应得起一场大战,这便是盛唐的底蕴。
陈希烈补充道:“老臣以为陛下还应颁一张安民告示,以安臣民之心,并传檄天下各道各州,细数安贼之罪,明示天下士子百姓勿附贼逆,除贼拥唐,还有,颁严令禁止商贾炒涨粮价,擅自抬高粮价者立斩,三族连坐。”
李隆基点头,将郭子仪和陈希烈的建议采纳。
郭子仪又道:“陛下传旨各州各军镇开赴长安勤王,但也不能完全指望他们,若安贼兵马推进神速,恐怕等不到勤王大军,老臣以为,可就地招募长安附近百姓士农商贾青壮,组建团结兵以应大变,长安武库兵器足够,就地招募者操练一月半月勉强可用,总之,事急关头,一切从权处置,不惜代价以守住长安城为首务。”
李隆基缓缓道:“诸卿所言甚善,朕皆准也。”
顿了顿,李隆基忽然露出黯然之色,道:“朕这些年犯了不少糊涂,其中最大的糊涂便是错信了安禄山,此皆朕之过也,而致社稷遭难,江山蒙尘,朕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天下士民,若能顺利渡此劫难,朕定斋戒沐浴,进太庙请罪,从此做个纳谏采言的明君。”
“时穷舛难之际,幸得诸公不弃,朕在此拜谢诸公,来日平定贼乱,朕定厚谢诸公。”
杨国忠等人纷纷感动地起身行礼:“谢陛下隆恩。”
诸臣散去,分头准备抗击安禄山叛军事宜,李隆基独坐殿内,想想自己半生英明,半生昏聩,终致此难,又想起安禄山背叛自己,终究错付了多年信宠,李隆基更是羞怒交加,各种情绪千滋百味,一齐涌上心头。
想着想着,李隆基竟流下泪来。
人到时穷之际,突然变得清醒起来,回首这些年的错误,不由愧怒难抑。对于未来,他更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