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怎么说?以战略角度为出发点,真的没毛病呀!
吕武想搞大事,却是不能蛮横地去干大事业。
诸夏这边很讲究声望,光有实力而没有声望,再有实力也要被群殴;实力不足却是有着很高的声望,起事后会有一个八方来投的局面;实力和声望都够的话,会上演什么叫做“时代之子”的大戏。
有什么比亲征之下成功饮马大江更能提高声望的吗?有的,攻克楚国都城“郢”绝对算一件。
杀死或俘虏楚君?这个不能算,真的要算也是负分项。
以晋军为首的联军正在回调兵力,自然不能忘了将获得的战利品陆陆续续运出楚国地界。
吕武将运输战利品的活交给了鲁国和曹国,麾下的晋军则是全力备战。
另外的那些列国?吕武是个晋人,有属于晋人的毛病,打从心里没指望列国联军在对上正牌楚军时能顶用。
那为什么还要集中列国的兵力?吕武将他们集中起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来是怕这些列国私下搞什么幺蛾子;再来就是让他们正面顶上没用,等晋军跟楚军正面对垒时,可以派他们四处开花来干扰楚军呀。
选择鲁国和曹国来运输战利品也有讲究,他们现在跟卫国和齐国不对付,晋国则是在打压卫国和齐国。
所以,使用鲁国和曹国来跑腿不但能让两国完成身为小弟的义务,还能让他们保持实力;再来就是明示在曹国、鲁国和卫国的斗争中,晋国比较偏爱曹国和鲁国了。
老大不好当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将影响考虑进去,再去权衡怎么做更划算,名声也要得到增益。
无疑问的是卫国和齐国近期的名声都不好,晋国偏袒鲁国和曹国也就更让列国没话说。
“楚军前‘劲’已抵达‘湫’,可见蒍氏、斗氏、薳氏旌旗,另有罗氏、权氏、丹氏、阴氏。”中行吴说的后面四个楚国家族,属于实力弱于几大强力氏族却又值得注意的那批。
楚国有阴氏?这完全就是废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