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页

“孩儿愿往‘汉中’主持大局。”吕阳对这件事情已经拖了有些日子,他在解朔丧礼结束后正式提了出来。

各国之中仅有范国、荀国和名存实亡的韩国派人参加解朔的葬礼。这个也是应该的,中行吴和韩起有跟解朔共事的情谊在,范鞅的父亲士匄刚死没有多久也需要顾着点人情。

其余国家没有从官方形式上派人参加解朔的葬礼,纯粹是春秋时期在规格方面的限制。

春秋时期的列国之间只有一国之君薨逝才会互相派人凭吊,像是“臣下之臣”的层次则是没有那种规矩。

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会派队伍参加一国重臣的葬礼,需要到战国中期,也就是历经了近百年的混战,邦交层次一再发生改变之后了。

解朔的死不止是让汉国出现了高层的职位变动,负责谋划征战事宜的主官逝亡,影响到的还有汉国对外的征战。

目前由崔杼担任国尉,他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理清的事务简直不要太多,导致的是一些征战缺失了计划性。

吕武盯着吕阳看了有一小会,看的吕阳心里产生了不安,才问道:“彼地反抗不止,太子如何处置?”

既然提出要去“汉中”的请求,吕阳肯定会事先了解“汉中”的情况,再与众属僚商议可行性方案。

吕阳说道:“臣以为可迁徙当地之人,攻下一地便迁徙一地,亦可差人告知出山便可往易于农耕之地栖息……”

一套又一套被吕阳讲出来,核心就是将“汉中”的当地人用各种手段迁徙走,再从汉国的其它区域转移人口到“汉中”定居。

吕武还以为吕阳会提出分化收买再消化的建议,一边听着,一边心里想道:“他还是没有改掉粗暴的性格,遇事缺了一些怀柔思维啊。”

单纯的暴力只会引发更多的暴力。

单纯的怀柔则是会令一些群体觉得软弱可欺。

吕武耐心听吕阳讲完,说道:“太子岂不知刚柔并济之道?”

吕阳答道:“彼不知我,我欲谋划蜀,无甚时日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