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然后就是解试的操作……

反正周元当时气的想要将李逵投入大牢之中,让这家伙好好清醒清醒,竟然敢明目张胆的钻大宋科举的空子,着实让人可恨。可那时候,李逵不过是个出生山村,还是以捕猎为生的傻小子。之后他搭上了都虞候刘葆晟,才让周元警觉起来。而刘葆晟是宫中刘贵人的亲爹,从某种关系上来说,李逵这厮已经能够和官家说上话了。

很诡异不是吗?

都这样了,周元也不敢替官家保证,坚决不给李逵操作进士身份的机会。

他甚至一度猜到,只要有机会,李逵绝对不会放过。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进士身份,一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选,还用想吗?

让李逵苦读十年,然后参加科举,就算是周元觉得李逵才智尚可,只要潜下心来,中进士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也不敢保证,李逵一定会在科举之中有所斩获。在没有中进士之前,绝大部分新科进士都没有把握说自己一定能高中。除非像老师苏轼,对他百般不顺眼的上司章惇这样的人,才会坚信自己一定会中进士。

因为中进士,对他们来说并不难。难的仅仅是获得什么样的名次。

周元也不敢保证李逵苦读之后就一定能高中进士,因为对于李逵这个智力水平的人来说,运气大于实力。这也是周元对自己的分析,他也是这一类人。

至于苏轼觉得李逵是个栋梁之材?

周元觉得老师最近肯定醉的时候比醒的时候多,对于老师看人的眼光,周元其实也是心头一阵打鼓的。

考校文采倒是简单,比如大师兄黄庭坚,二师兄秦观等人,他们的才学放在哪里,只要苏轼觉得文采斐然,进士身份那是手到擒来般容易。可栋梁之才,周元有时候私下里觉得老师可能对栋梁之材这个词有所误解。

事务官可不是词臣,更注重对专业统筹的能力。这方面老师苏轼有吗?

作为弟子,周元肯定不敢说没有,但他也不敢昧着良心说老师是全才吧?

再说事务官也分类别:

三司使,替国家梳理财政这等事务官就不用想了,钱是身外之物,老师连自己的钱都不在乎,还会在乎国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