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虽说今日卖的不成,百姓似乎对粮票的出现非常抵触,甚至认为是官府不择手段,对百姓豪取强夺。”高俅苦着脸道。

原本他对粮票寄予厚望,但第一天的发售,让他颇受打击。

李逵瞪眼道:“什么意思?”

李云跳起来急切道:“还能有什么意思?百姓认为我们卖六百文一石的期粮,太贵了,米铺里只有三十文一斗,算下来一石的粮食只要三百文。我们卖的竟然贵了一倍,你说有人买吗?”

“你们没有解释过,这是下个月才可以领取的粮食,不是现在的价格?”

李逵认为其中一定有误解。

颍州的百姓又不是第一年遇上夏粮下来之前,粮价暴涨的情况。按道理,对于粮票应该趋之若鹜才对,为什么会无人问津呢?

高俅劝解道:“人杰,你也不用担心,我以为这是刚开始卖,没有多少人知道才会如此。或许过几日就该好卖了。”

“问题是,如果我们凑不齐购粮款,会不会让师祖失信于人?”李云见到李逵被打脸,兴奋到有点忘我的境地。

李逵还能说什么?

只能看明天的情况。

第二天,情况也是如此,十几个人,四个分销点,就卖掉了十几张粮票,合计售粮十几石。

要知道,他们光印粮票,就印了将近六万石的总数。花的钱也有几百贯了。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十年都买不完啊!

躲在州衙里的李逵,说什么也坐不住了,他琢磨着要自己亲自去坊市看一看,探访第一手的消息。至于李云?

这货也就剩下和他抬杠的时候,精神十足了,本质上来说,属于废物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