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地面上平安无事,米铺还是用三十文一斗的价格,售卖着粮食。只不过,每一个人只能购三升。

唯独让人好笑的是,官府眼见粮票卖不出去,竟然涨价了,而且还原价收600文一石的粮食券。一转眼涨到了650文。

所有人都在嘲笑官府不会做生意,把生意给做绝了。

可是在城内一座大宅内,十来个穿着华贵的男子却愁眉苦脸的哀叹,还不时瞅一瞅主位的哪位。

啪——

主位的那个男子一巴掌拍打在食案上,怒道:“苏轼太没有诚意,这是把我等往绝路上逼!”

第159章 商人的嗅觉

宴会因为主人的怒火,恐怕无法进行下去。

一群莺歌燕舞的美女慌乱的逃离了亭台,正当客人面带尴尬的时候,主人心腹小跑着来到了主人身边,低声道:“老爷,都打探清楚了,江宁知府蔡卞,扬州通判晁补之等人已经响应苏轼,不日就有粮船入淮。”

“总数多少?”

主人不动声色,却拿起了面前的酒盏,似乎怒气已经下去了一半。

“江宁府库之中,常平仓是不能动的,但江宁也有粮仓,最多应该可以供应十万石。但蔡卞是稳重之人,最多拿出五万石差不多了。扬州会更少一些,老爷你也知道,晁补之是苏轼的学生,他只能代表自己,代表不了扬州知州。”心腹一脸献媚的表情,尽捡着主人想听的说。

主人面色一喜,随即破口大骂:“蠢材,扬州知州是蔡京,他和蔡卞可是亲兄弟,也是新党之人,你怎么能说扬州送来的粮食是因为晁补之个人所为?”

“滚下去!”

……

既然来了好消息,宴会自然得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