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页

李逵继续道:“这些年,李逵没有管理过族中的财产,雪花盐的收益也已经结束,如今李氏想要继续壮大就不得不用这些年采买下来的产业发展。将来怎么样,还需要全族上下一心才行。李逵也不敢贪功,如今李氏的辉煌,都是大家的功劳。但出于李逵我个人的考虑,我希望将登州船厂和去高丽的船队作价十万算我名下。”

“大家也知道,李逵恐怕最近几年无法抽出精力去打理产业。家兄李达也不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我名下的田庄、船厂、还有船队还需要族人帮忙打理。每年,这些产业的一半利算是交给族里打理的雇佣费,其余的留给我如何?至于李全和李达,是和我同一房的兄弟,他们每人从我名下划出一个田庄,其他的就不分配了,可好?”

李逵提出的建议,让三叔公颇为不满,他原本要给李逵更多的好处。

登州的船厂不过是个破烂而已,至于去高丽的船队,高丽穷得很,根本就没啥赚头。反倒是李逵名下的田庄,将是李逵今后最大的收益。而李逵却将这些收益拿出一半给族里托管,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就连一开始对李逵不放心的李林也觉得不妥当,对李逵道:“人杰,你这么做,可就吃大亏了。”

“没事,钱财就是身外之物。”李逵摆摆手,他要是装起来,谁都要败下阵来。而且,李逵此举也是让族里欠着他的情,将来不管谁当族长,都不能忽视李逵的建议。

李林仰头望天,他发现任何时候,只要李逵想要装高人,总是能让他又羡慕,又嫉妒。

什么时候,他能说出诸如:“我对钱不感兴趣。”这样的还就好了。

三叔公见李逵坚决,叹了口气,也不继续劝,丰富颜松道:“既然如此,颜松开始起‘细帖子’,田庄七座,钱……”

三叔公看向了李逵,李逵点头道:“就写二十万贯好了。”

“仆千五百人不等。”

“官职直秘阁,少府,承事郎。”

“其父,李匠;母,李张氏。”

……

所有的条陈都写完之后,三叔公抬头问李逵:“人杰,这‘细帖子’让谁去送?”

李逵家中能登太师府的身份的人,恐怕就他自己了。就连他的身份,也差一点了。好在文官光环加成,让他能够加分不少。但太师毕竟是当朝一品的门第,要是换一个新晋官场的小官,确实让人有点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