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

李逵比划着对赵煦道:“想要暂时解决西夏频繁侵犯我大宋边境,只要朝堂有决心,从环庆路,鄜延路,乃至晋宁等地有准备的反击。将西夏大军拖住在环庆路周围,出重兵猛攻和鄜延路接壤的横山区域,并且往前推进到龙州和洪州,夺取衡山一线,以榆林外沙漠为界,用来防备西夏人的南下。”

“此战有何好处?”

“好处是见效快,三五年即可,只要将西夏主力歼灭十万,西夏的兵力自然无法防御和我大宋接壤的一千多里的边境。需要收缩防线,从而稳定西夏国内的核心区域河套平原。西夏虽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很实际上,可战的军队不超过三十万。十万军队的覆灭,西夏兵力缓过来,需要二十年。”

二十年,也就是一代人。

“二十年?”赵煦若有所思的想着,他或许认为大宋在自己的英明决策之下,二十年之后将不可同日而语。

可李逵并不看好。

原因嘛?很简单。大宋要是通过励精图治,仁宗时期早就称霸了,即便仁宗皇帝太过仁慈,但是神宗皇帝呢?还是没戏,没戏的原因自然是大宋的制度导致的,而不是通过富有决定的。大宋一直很富有,比周围的国家在财富上甩开不知道有多少距离。

但大宋的对外作战,一直很不顺利。

从赵二野心勃勃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开始;之后的真宗皇帝被寇准骗到了檀州前线,差点被吓死;仁宗时期西夏立国,大宋一直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大宋的军队并不差,武器更是领先于任何对手。但是结果一直不能让人满意。

赵煦想了很多,都是自家祖宗做出来的事,他也觉得心里没底,现在不能灭西夏,难道二十年后就能灭西夏吗?

别忘了,大宋和西夏交战最频繁的时期不是神宗时期,而是仁宗时期。但是西夏被打残了吗?

没有。

党项人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每次都不行了,一转眼缓过来之后又要和大宋死磕。一直以来,大宋都是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局面。

赵煦觉得二十年不不靠谱,又问:“那么灭西夏的战略该如何做?”

“呵呵,找个简单,不过在说答案之前,先要知道西夏有多多少人?”李逵笑声有点阴冷,让人听起来就感觉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