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说孙进贤,他的官职是架阁库,全名应该是‘吏部总管架阁库’,说白了就是档案室管理文案的官员。
只要不是出现重大事故,比如文案都给烧了之类的天灾人祸。他做好做坏,谁也不会在意。
像这样的官,想要升迁,难如登天。
甚至到告老还乡,他也别指望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在他的身上。
而能够参加一次国宴,在京城自然没有什么可吹嘘的。比他地位高,官职大的,自然也参加了。比他地位低的只能是吏,连官都不是的小吏,他吹嘘也没有多少成就感。甚至在京城,他会无比的失落和低沉,因为就算是做官,他这辈子能够见到皇帝的机会也就是那么几次,还是远远地看着,根本就靠近不了的那种。
可要是等他告老还乡之后,他老家的那帮子连州府都没有去过的老伙伴们,他就有了吹嘘的资本。
“皇帝的国宴也没几个菜,但官家仁厚,他老人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也不能奢靡不是?”
“当时官家就拉着老夫的手,勉励老夫为朝廷做事……”
反正,也没人反驳,只顾着自己高兴就可以了。
所以,这些官员欢呼,并非是因为高兴,而是在大庆殿内的上司们高兴,他们要是露出个颓丧的表情,万一被人记住了呢?
岂不是要倒霉?
所以他们也高兴,高兴青塘一下子送了大宋两万匹战马,更多的是琢磨这要是换成钱,是否能将大庆殿堆满。
至于孙进贤,早就被人遗忘了。
当然,也有真心实意高兴的官员。
他们一般有几个特点,年轻,很年轻。因为他们才是大宋今后朝堂上可能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人物。
比如说钱廖,在比如范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