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页

说起来,契丹人的姓氏真的很有趣,要说契丹皇族耶律家族。其实,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因为崇拜汉高祖刘邦,改姓为刘。于是耶律在契丹话中,就有了刘的意思。

因为崇拜汉朝的皇帝,而执意要改姓刘,这也就是契丹人了,全天下就这么一个国家的皇帝会这么干。

老大改姓氏了,当小弟的瞪眼一看,也得改姓氏,随即乙室、拔里比两个大部落的首领眉头一皱,当即决定他们以后就不姓乙室和拔里比这么土气的姓氏了,改成萧。

有人问,这也有讲?

当然啦,刘邦配萧何,就像是白菜配粉条,这简直就是绝配啊!

于是,契丹部落之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姓行动,大部分都变成了汉人的姓氏,可是走起路来是草原汉子,开口也是草原的语调,穿着也是草原人的皮裘……可契丹人自信啊!自从改了姓氏之后,一顺百顺。

耶律阿保机顺利统一了草原,各部的首领也觉得改了姓氏之后,智商都好像提高了,智谋一下子高到能够理解中原权谋的精华了。当然也有死不悔改的,叫哈嘞,昆塔之类的姓氏,都是按照山川河流为姓氏标准。不过这些都是不大的部落,大部落受到汉化的程度非常高。甚至拥有汉化姓氏的辽国贵族,会鄙视那些没有汉化姓氏的同伴。

就像是高贵的贵族,看低贱的奴隶一样,优越感油然而生。

对此,李大毛这样的老牌贵族是不屑一顾的,他们有自己独有的骄傲。他们甚至要比皇族更加高贵的存在。要不是在大唐末年,被耶律家族下手快了,说不定草原上的主人如今就姓李了。

虽说出身高贵,可是皇帝交代下来的任务,李大毛不敢耽搁。完不成,也得想方设法的完成。

五百人,面对两万人的时候,能否全身而退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但要是拖延一些时间,加上有城墙的保护,应该可以做到。可还是得死,李大毛觉得自己不该死,死了,啥都没了。自己的妻子被兄弟霸占,自家的儿女也不知道会恓惶成什么样子。他得活着,好好的活着。

想要活命,就得想办法。

很快,办法想出来了。易县的防御依托于一条河,易水。只要易水的渡口丢失,易县的防御就等于失去了一大半。加上守军人少,撤退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李大毛先命令手下,选拔出来五百人,准备守城。他带着其余的兵力,退守涿州。

被李大毛留下的校尉盖天保气地对着视线远处的军队骂娘,却也无计可施。

可上司的命令不能不服从,但如何能保住小命,还能找到足够的借口就要动脑筋了。突然,他站在城墙上,看到易水上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