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约定的受降时间即将来临之前,王不饿接到了另一个消息。
王不饿对于斥候的运用,绝对是当今时代最为广泛,出动频率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没有之一。
从荥阳离开之后,王不饿便将手中大部分斥候全部派了出去,分散到大军周围各个方向,力保百里以内,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
这个距离放在这个年代,意味着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王不饿都有至少一天的时间去反应。
“公子,我们在岳山附近发现了秦军主力,具体人数未能确定,看样子至少在五万以上,这是他们将旗上写的字!”斥候递上来一块木牌。
岳山附近地形还算是可以,有山,但没有想象中山区的那种复杂环境,但即便这样,斥候也没能看到对方的尾部,只能大约说个保底数字,具体的人数,至少也要到明天才能知道。
而斥候不识字,这是个大问题,于是王不饿便想出一个办法,拿一块木牌,照着对方将旗上的字先写在地上,确认无误后,在照着地上刻在木板上带回来。
王不饿接过木板看了眼,只见歪歪扭扭的司马二字刻在上面,好像还有错别字?
第80章 游击将
错别字不错别字的已经不重要了,王不饿已经认出了司马这两个字。
司马氏还是挺有名的,比如司马懿……
咳咳,串场了。
秦末的司马氏王不饿不太熟悉,但不代表一点都不熟悉。
恰恰相反,对于秦末三王,王不饿还是了解一些的。
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此三人后来瓜分了关中地区,也是被项羽拿来对付刘邦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