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官员,那可都是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才能充任的。可如果在翰林院前面,加上蒙古二字,就又大大不同了。
蒙古翰林院的承旨学士,待诏,应制等官,听起来文气的不得了,可其实都是清一色的蒙古贵族担任。这些蒙古翰林莫得文化,让他们射箭砍人在行,可是写圣旨,不要太难为他们。
能写出这样的汉文圣旨,真的是蒙古贵族中的文化人了。
李洛听到自己封了日本行省平章,江华郡侯,赏了怯薛歹的出身,还赐了“小九拔都”的称号,并没有多少惊喜,因为元朝极重军功,他早预料到封的官肯定小不了。
而且,李洛对“小九拔都”的称号,很不满意。拔都是蒙古语“勇士”的汉语音译,也译为巴图鲁。大汉奸张弘范赐号为“九拔都”,忽必烈赐予他为“小九拔都”,意思是“小张弘范”。李洛要是满意,那才奇怪。
“微臣李洛领旨,谢圣上天恩!”听到那汉官念到“钦哉”,李洛立刻谢恩,赶紧站了起来,接过汉官手中的圣旨。
打开一看,额的个神啊,字写的像小学生不说,错别字竟然十有五六,好在意思都明白的很。李洛忍不住抬眼看那汉官,见他一脸辛苦的样子。
“哈哈,小九拔都,这是大汗赏赐你的黑狐子皮衣!”忻都很热情地笑道,手一挥,就有一个亲兵捧着一领黑狐大氅,交给李洛。
接着,他的官爵告身,官印令牌,也都一一由忻都颁发给他。
从这一刻起,李洛就是真正的征东大将军,江华郡侯,日本行省平章政事,堂堂正正的从一品封疆大吏。
这也是元朝政治的一大特点。只要军功够大,升官根本没有限制,骤升几品的人屡见不鲜,爵位也舍得给。这在宋明两朝完全不可想象。
然后,枢密院和吏部又追认了李洛权宜之下代替朝廷委任的官职,比如哲札等蒙古将领的万户和千户,少贰信资的西海路总管之职。对于李洛搞的废国为县,元廷也很赞同的予以承认。
算是皆大欢喜。
“忻都拔都,快请进城吧!我已经在城中摆上了酒宴,为忻都拔都洗尘呢!”李洛说道。
“既然主人如此好客,那我这客人就不客气了。”忻都话中有话地说道。
李洛心中冷笑,嘴上说道:“忻都拔都这话就不对了啊,在下怎么是主人呢,九州岛和这秀宁城的主人,是大元,是圣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