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
因为鼠疫病菌往往携带在旱獭上(土拨鼠),是鼠疫病菌最喜欢的宿主。绝大部分的鼠疫,都是来源于旱獭,就是后世倭国细菌部队的鼠疫实验,也是从旱獭身上提取病菌。
而旱獭,又主要是生活在草原上。
所以,自古以来的游牧民族,就深受鼠疫之害。当然,他们也由此比汉人和欧洲人对鼠疫病菌更有抵抗力。
匈奴人当然不知道鼠疫。但是他们知道病死的尸体能让其他人得病。所以,匈奴人常常把尸体扔在汉人的水里,藏在汉军的必经之路上,或扔进汉人的城池。
蒙古人也早就知道,病死的旱獭很危险。所以蒙古猎人在捕捉旱獭时,有个古老的习俗,必须是活蹦乱跳的旱獭才捉。要是旱獭无精打采,他们不但不会捉,还会远离。
中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鼠疫,发生在汉末和金末。
汉末在桓灵时代,北地发生几次大规模鼠疫,死了很多人。
为何是汉末?有人认为,因为那时匈奴人逐渐内迁,和汉人开始杂居,带来了鼠疫。
金末,蒙古军队围攻汴京(1232年),半月后撤军。蒙古军队一撤军,汴梁就发生大规模的鼠疫,造成九十余万人死亡。
汴京大疫,使得金朝的最后元气丧尽,两年后就灭亡了。
为何蒙古军队围城半月城,汴梁就发生鼠疫?
有人猜测,蒙古军队将鼠疫病死的尸体,扔进了汴京。
为何蒙古军队西征,欧洲就爆发鼠疫?
蒙古军队曾经把发黑的尸体用抛石机抛入欧洲城池,由此造成死亡数千万的黑死病。
蒙古军队很多次故意用病死的尸体污染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