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摇头:“剿匪战争的伤亡不可避免,这个先不说它。耕牛么?先用骡马代替吧,不能错过春耕。县衙官员不够,就用退役将士。不要看不起大老粗,他们很多人的确不识字,但他们办事我放心。”
崔秀宁同意,“那就把因伤退役的低级军官统计出来,无论他们识不识字,全部安排到县级和乡级,识字的优先用。不过,不识字的不能当主官。”
李洛道:“有件事大臣们很在意,认为我们住的不好,下人又少,请我们修建宫殿,增加宦官宫女。”
崔秀宁想了想,“我也很矛盾。按道理,我们住的的确不像话,一个国公府估计都比我们强,这宫里大半都是废墟,被蒙元毁了。”
“可问题是,我们要迁都的。这里只是行在,修好了宫殿,先不说人力物力,估计到时修好我们就搬了。”
这也是两人一直没有修建皇宫的原因。
第472章 迁都之议,安南归唐
迁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无他,只因为临安实在不适合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国都。
就算仅仅作为南朝国都,都不合适。
李洛打开地图,在北方一划拉,“北宋之前,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一直是北方比南方强。为何现在北方不行了?一是战争太多导致人口南迁,二是契丹,金,西夏,蒙古这些政权的长期统治,使得文化衰落,人才不行了。三是水利和环境的恶化。”
崔秀宁道:“也就是说,南方经济人口上领先也就一百多年?”
李洛点头:“北宋灭亡是个分水岭。北宋前期,北方仍然占优。不然后周也不能吊打南唐。到了北宋中期,由于契丹和西夏的压力,北方苦难加深,南北开始平分秋色。北宋灭亡,南方超过北方。”
“所以,未来一定要定都北方。一方面北方在军事上更有战略意义,二是可以带动恢复北方的经济文化。”
“我们的计划,高丽,日国,辽东,漠南漠北,西域,吐蕃都是要拿下的。那么这个首都,首先在军事上具有最重要的辐射作用。二是在文化上有底蕴,三是经济上的辐射效果最强。”
崔秀宁道:“所以你一直犹豫是选北京还是西安,洛阳。我倾向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