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元廷官员的财产被没收,牧场和封地收为国有。共没收财物折合银元八百七十余万元,牧场战马四万二千余匹,牛三万七千余头。
到了四月底,均田令等政策已经落实完毕,唐廷的州郡县乡村五级机构全部组建完成,开始了运转。
同时,唐军剿匪分队也宣告成立,剿杀数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匪患。
户口清查之后,本州岛幸存人口只有四百二十余万,损失了近三百万。北海道地区因为日人很少,是虾夷为主,还没有统计。
加上九州岛和四国岛的人口,唐国共增加人口五百多万。
除此之外,李洛还密令烧毁所有的日国史书和典籍,如《日本书纪》、《源氏物语》、《古事记》、《三代实录》、《日本后记》、《续日本纪》等等。
事实上,在李洛当年的建议作用下,第一任东瀛行省平章政事玉昔帖木儿,已经对日国史书典籍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焚毁。绝大多数的典籍和雕版,都被元廷毁灭了。
很多维护日国典籍的文人,也被元廷杀的差不多了。
之后,唐国特务又搜检性的毁了一遍。
所以,李洛这次密令焚毁日国典籍,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毁了。于是李徐就干脆将留存的石碑刻文也毁掉。
但也不是什么都毁。日国很多碑文,都非常“中原”,这样的碑文就保存完好。
经过元廷肆无忌惮的大毁灭,再加上李徐和李洛的焚毁,日国数百年来的民族意识印记,基本被湮灭抹除。
不可谓不狠毒。
当然,这不是李洛第一次干。他在安南和占婆早就这么干了。很快,蒲甘国也会这么来一次。
至于南洋岛国,对不起,请李洛干李洛都不干。因为那是殖民地,不是本土,没有被毁灭典籍的待遇,他们也没有什么典籍可毁的。
五月初,李洛下令成立瀛州金银矿务局,隶属于朝廷矿务司,由矿务司和瀛州牧衙联合管理。共设立石见银矿场、菱刈金矿场等五个金银矿场和一个硫磺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