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饷司杨嗣昌急奏,淮北各府大饥!”王安人还没到,手上拖着的奏疏,却是让朱由校心下一沉。

这当皇帝的好日子一天还没享受到,先来的却是这么个坏消息。

淮北等府在万历四十八年闹饥荒,这个事儿朱由校是知道的,只是今天才办完登基大典,能不能让人消停一会儿?

犹豫了一下,朱由校还是长叹一声,豁地起身,道:“拿给我、给朕看!”

然而,几乎是将奏疏夺到手里的朱由校,却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在后世的时候,好像听过某砖家关于木匠皇帝不识字的这个说法。

不过很快朱由校就发现,自己不仅不是不识字,而且貌似书法水平还相当不错!

看来木匠皇帝不识字这个说法,也是文官们的构陷,改天要给他们露一手了。

事实上,被说成“文盲”的明朝皇帝还不仅朱由校一个,他的老爹朱常洛,还有明武宗朱厚照,都有是文盲的谣言。

但这些话若是细纠,就会发现漏洞百出,不值一审。

因为明代字和后世相差不多,所以现在的朱由校既能看懂又显得陌生。

王安本来是想给朱由校念的,见皇帝直接抢了过去,也是一脸懵逼。

对于朱由校到底识字还是不识字这回事儿上,在旁侍读的王安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他的印象中,朱由校的文化素养确实一般,但却天资聪慧,性格机敏,若是说他“昏庸”或“不识字”,那纯属无稽之谈。

南直隶饷司郎中杨嗣昌启奏:“臣在应天,闻听淮北居民食尽草根树皮,甚或数家村舍,合门妇子,并命于豆箕菱秆。”

“此渡江后,灶户在抢食稻,饥民在抢漕粮,所在纷纭。一入镇江,斗米百钱,渐至苏、松,增长至百三四十而犹未已。商船盼不到关米,店铺几于罢市,小民思图一逞为快。”

“朝廷若不急早赈灾,恐成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