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朝廷一直都在减少军屯田税,但是卫所官兵逃亡的情况,仍在不断加重,到现在,许多卫所的实际正兵数量,甚至不足兵册上的两成。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朱由校治下的大明铁一般的事实!

督办司查到,在卫官军,苦于出钱,其事不止朝廷所征收的军屯田税一端,各卫武将,编排的杂税简直五花八门。

为供养家丁,各军将也是想尽办法,利用卫军这样的廉价劳动力。

如内外官员修缮府第、庭院花果,卫所军将们往往会派遣卫军前去帮工,既交往人际,又能获利。

用的是朝廷卫军,对其本人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卫军人丁众多,因而外出帮工,其价远低于市场征夫,而且还时常拿不到工钱。

就算历尽千辛万苦拿到工钱,往往又会被卫所军将以各种名目克扣,最后多是做无用功,成了挥之来去的私奴。

可以说,这次朝廷在陕西的卫所新政,是建立在人心之上。

朱由校其实早已考虑到卫所军户和官军会因此大量脱离,但是既然世袭制度已经废除,再提升官军待遇,再靠人心招回便也不难。

就算不废除卫所世袭,强行留着这“百万”的卫所大军,实际上对朱由校来说,也只是负担,毫无用处。

要求一帮连饭都吃不饱,没有任何操训的“农奴”去驻守城池,剿灭叛乱,这显然不可能。

……

大明朝从未有过这样一个场面:

无数身穿残破衣服的卫所军户,拥挤在各督办新政的有司衙门门前,喊着要退出卫所军。

朝廷能出台这样的政策,在卫所军户和官兵们看来,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