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延熹八年,因为五侯陆续死亡而烦闷无比的刘志看着邓猛女发现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丫的,那些大臣我治不了,我还治不了你?刘志一道圣旨将邓猛女打入了冷宫,原来因为邓猛女而封侯的邓家人也纷纷入狱,说到底,外戚的力量是皇权的影子,如果一个皇后即不能让皇帝欢心,家人还不能帮皇帝在朝堂上冲锋陷阵,又没有一个强大的子嗣,那么被废就是迟早的事情。

邓猛女最后还是没有辜负薄皇后的姓氏,和薄皇后一样走上了被废的结局。

刘志不能没皇后啊,环绕一周,王贵人也很烦,现在的刘志喜欢上了年轻乖巧的田圣,田圣没法不乖巧,她出身平民,连寒门都算不上。

在马强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过有人在网上说现在寒门再难出贵子,以此话来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先不说平衡的问题,首先,后世的人就没几个可以说自己出身寒门的。

寒门也是有门的,古代还有句话叫上品无寒门,但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下品无势族,寒门实际上是指世代担任六百石以下官职的家族,而五百石便是县令了,也就是说,你要说自己出身寒门,那最少三代内有两个处级干部,恩……反正马强家里是没有的。

第0014章 马强的路上思考(三)

刘志在群臣的反对下最后立了昔日三公的窦融后人窦妙为后,并且很快将窦妙的父亲窦武拜为城门校尉、槐里侯,希望重建外戚势力,以便和朝堂上的士族抗衡。

可惜的是,窦武一点也没明白刘志的想法,反而和士族走到了一起,毕竟窦家也是士族豪门,是一家人,并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快速转变立场,就这样外戚和士族站到了一条战线,全面对宦官势力反攻,最终两方开始兵戎相见。

先是还是小黄门的张让的弟弟张朔被司隶校尉李膺抓到了滥杀无辜的罪证,害怕的连县令都不敢当的逃到张让家中,却被李膺带兵闯入张让府内,将其抓住后录完口供便将其处死。

问题是李膺作为司隶校尉虽然有抓捕权,但没有杀张朔的权力,张朔是个县令,按律法只有廷尉有权力判决和处决。

张让能在后来成为宦官头领,自然知道这些制度,立刻对刘志哭诉,表示自己弟弟虽然死有余辜,但是李膺不按照法令审判就杀害自己的弟弟,是目无王法的表现。

刘志觉得有理,问李膺为何目无国家法令,李膺回道“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意也。”也就是说,他不光光觉得自己没做错,还觉得自己杀的慢了,并且拿孔子诛少正卯的事情为自己正名,说的没怎么认真读过书的刘志哑口无言。

所以说,从古至今要想政治斗争中获胜,政治理论学习一定要到位,否则别人怎么说都是理,你怎么说都没理。

就这样,李膺名动天下,宦官们休息日都不敢出宫,天下士人以拜见李膺为荣,如果谁被李膺接见了,就称其登龙门。

龙门?你是龙,那我是什么?刘志咬牙切齿的看着这一切,但刘志没有注意到的是,从这一刻起,汉皇室的权威开始消失了,你皇帝就是个糊涂蛋,你用的人都是幸臣,只有我们这些士族才是清流,这代表皇权已经岌岌可危了。

而刘志更加坚信必须用宦官,因为这一幕和当年梁冀实在太像了,当年百官升迁先去拜梁冀,如今拜李膺,而宦官推荐的那些人不管能力怎么样,但说到我这个皇帝会尊敬,得到我的赏赐会感激,见到我会拜谢,我说话会迎合,而你们呢?拿着我的俸禄,天天说我不好,还娘的互相评起了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