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页

“看来这科举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马强早有预谋啊,否则哪里能这么短的时间里,制定如此周密的规章制度。”郭嘉心中暗道,然后看向了四周和他一样的学子,有的在忙着拆衣服,有的在打听哪里可以买合规的笔墨纸砚。

科举对于汉朝人来说,其实不能说是陌生,因为按照汉代的察举制度中本来就要求被举荐的人需要经过五策这样的考试的,如考试不过的,就不能入选,只是因为后来这制度日渐腐朽,这种所谓的考试也就变成了走过场。

科举和察举最大的区别其实不是是否要考试,而是是否能自主报名,按照察举制度,是由当地推选人才参加考核,而科举是自行报名参考。

科举最大的意义在于削减了地方对官场输入渠道的把控,将此收为中央掌控。

“快来看啊!今天的报纸上有科举考试的例题!”一个学子挥舞着报纸大声喊道。

随着一声呼喊,所有人都围着那拿着报纸的人争先恐后的看了起来。

郭嘉没有去争,而是直接翻窗出了旅舍,找到报童买了一份报纸,然后坐在一早点摊子处细细的看了起来。

“科举分不同科目,不同科目考题不同……我报的是军略科,原来如此,倒都是实操题目。”

郭嘉等人在为科举做准备,马强也是如此。

“所有学子都需要先照相,防止枪手替考,入场的时候要由军士搜身,段英,你亲自监察刺史,就调徐和、司马俱的兵马,他们和待考的士子大都没什么瓜葛,出问题的几率最小。”马强对段英、贾诩几人说着整理后的科举办法“考完后要先用纸条糊住姓名,将卷子编号,再誊抄一遍,防止有记号和认识笔迹,再多人交叉阅卷,防止阅卷者主观性太强。”

“明公如此科举之法,可用万世啊。”段英看向贾诩说道,贾诩也不由的点头。

贾诩一直很钦佩马强这一点,总是能想到系统的办法解决问题。

“好了,那就这样办吧,先组织考生照相,让林芝负责这事吧,照相现在她算最熟悉的了。”马强不由想起已经被自己装裱起来的三英战吕布的照片,虽然模糊了一些,但依旧是无价之宝了。

说完科举,马强开始继续说青州的黄巾安置以及北海、东莱两郡的事情。

“子龙来电,徐和到了乐安后和管亥见了面,管亥对于投靠我军依旧有疑虑,他已经率军到了都昌,似乎有躲避我军的意思。”

“已经有消息说韩馥和袁绍生隙,青州必须尽快彻底拿下,否则难以对抗拿下冀州的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