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页

至于开垦荒地,抱歉,他们可是全职士兵,不是屯田兵团。

就和当年段英逼迫马强做选择一样,今日,马强也让曹操做选择。

曹操并没有立刻回答马强,他继续和马强探讨治国的策略,这是他们二人在黄巾之乱后的又一次思维的碰撞,这一次,马强比当年有了更多实际的经验,曹操也多了一丝成熟稳重。

曹操最终不仅仅提出了组织一个考察学习队去青州的打算,还准备高薪聘请青州的工匠到兖州指导开设工厂作坊,马强也允诺,会支持曹操建设造纸厂、印刷厂,并且在泰山郡援建新式钢铁作坊和矿场。

曹操也允诺愿意招募青州道路工程集团在兖州修建水泥郡道。

毕竟,青州的各种商品实在是各地的抢手货,只要马强不倒,这钱票就不怕砸在手里。

曹操也没想到马强会如此好说话,心中是又喜又有些感动,当然,他也明白,马强将钢铁作坊放在泰山郡的意义。

一旦青州和兖州交战,马强必然会第一时间拿下就在手边的泰山。

至于造纸什么的更不用说了,马强巴不得现在各个诸侯就开始搞义务教育。

还有那道路,一方面自然是方便了曹操在兖州内部的统治,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方便了日后马强对兖州的进攻呢。

都是成年人,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想得到利益,就得冒风险,最少曹操觉得,这个风险,值得冒。

坡下,荀彧和郭嘉也在说着话。

“向海要粮,当真有趣,海上真的会有如此多的粮食吗?”

荀彧见过大海,但作为一个内陆长大的士子,他对大海的印象并不太好,尤其当年秦皇的故事,让荀彧觉得出海很容易和长生不老之类的东西勾连在一起。

而求长生,又是历代帝王的顽疾,无药可医。

“大海广阔无垠,明公说,大海的对面,是希望,是财富,有无穷的机遇,日后无论是财富还是敌人,都会从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