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李来亨犹疑不定,又咬了咬嘴唇。之前由于郭君镇出言过直而造成的不满,已经烟消云散。此时充斥在他心中的,是满满的压力。

他看向郭君镇,盯住这个年轻的偏校,问道:“郭君镇……你真的认为于大忠一方枭雄,作为河南势力最大的土寇之一,会有这样愚蠢的纰漏吗?”

“哈!管队,正因为于大忠是一方强人,他才会有这样的疏忽呀!”郭君镇面色镇定,他淡然自若又充满信心地回答道,“屏风寨中的兵力不过千余,此前一番攻守,我细细观察过,寨兵应当已经全数动员,几乎没有应急之兵。”

“于大忠自信没人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利用小路奇袭。这才更有可能,不在小路放置守兵,而把兵力全部调到寨墙设防守御!”

“的确,这确有可能……但我们也不能将胜算操于一种可能之上。”李来亨心中不断衡量着各种攻寨方案的价值,他不自觉地将双手十指交叉在一起,显得越发焦躁起来。

袁绍好谋无断,以十倍之兵,不能击破曹操。李来亨过去还觉得诧异,现在真正把他放到上位者的位置上,他才感到“好谋无断”这四个字的压力。

想出各种奇谋奇策并不困难,但在各种谋略方案之中做出正确的抉择来,这才是最困难的。诸葛亮尚不能用魏延的子午谷奇策啊!

上位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并非思考破局之法的智略,而是从众多方案中选出正确道路的决断力。

偏偏现在,李来亨就深深为自己在决断力上的匮乏而自扰自忧。

他甚至在想,如果是李自成的话,会如何处理眼前的局面?李来亨的脑海中,很快就浮现出了李自成那张陕北老农似的脸庞,如果是闯王的话,依照他的个性,或许就能立即下定决断,毫不犹豫地采纳郭君镇的策略。

李来亨心中其实已经渐渐倾斜向郭君镇的方案了,可他的问题就在于会瞻前顾后,缺乏像李自成那样迅速的决断能力。

如果郭君镇的方案失败了怎么办?

联军的士气恐怕又会受到重创,派去间道奇袭的敢死队也可能遭受重大伤亡。

到时候由谁承担这个责任呢?

如果是李自成的话,自然不用说,李自成一定会自己担负起失败的责任来。可李来亨的威信还没完全建立,他在闯营将士的心中,也还没有像李自成一样成为一座不会因暂时的失败,而倒下的丰碑。

他无法像李自成那样,承担起部下的失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