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重的负担下,还要让他们分出一些时间来识字,当然是十分困难的任务。
只是李来亨本人对扫盲识字极为重视,重视程度高到了这件事情的负责人方以仁都无法理解的地步。多亏了他的极力坚持,识字运动才在极为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以一种效率虽然很低、但始终坚持不懈的状态维持了下去。
经受过简单教育,认识一点点文字的士兵,可以更容易接受闯军内部进行的种种政策宣讲。李来亨也花了很大功夫,让张玉衡和他手下那批账房行商们,按照他写出的政策宣讲书,给大家解释“公买公卖”对于士兵自己的好处。
从优良的军纪可以减低城市居民的抗拒性,到集中性的采购政策可以使得士兵个人用更低廉的价格、更稳定的渠道获得各种生活用品——多方面的政策宣讲,让闯军整体脱离了肃杀暴烈的气氛,形成一种更加正常的集体气质。
“苗哥,你还别说,今天又到了考核的时间,你自己把该默写的那些字背好了吗?”士兵嬉笑几句,亮出衣裳的里布说,“瞧我这个写的咋样!”
“好小子,你这是在做小抄?活腻歪了!”
他嘿嘿笑了一声说:“苗哥你胡说什么呢,我这不是怕自己忘了吗,就把要认的字写在衣服里布上,也好随时可以记一记。我这还算好的呢,听说隔壁的郭老大,直接要求手下士兵都把需要默写考核的文字写在背后,然后行军的时候每人都要盯着前头人屁股认字!”
每隔一段时间,小虎队都会对识字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而且这个考核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士兵个人的口粮和生活津贴,还关系到带兵官和部队集体的奖惩情况。大家自然对此无不关注,像郭君镇这种心眼多的人,为此还专门想出一套应付李来亨抽查的办法来。
掌柜听完两人说话的内容,咋舌道:“贵军连普通的士卒都要识字,还这样明事理,无怪乎坊间通传李公子是太原公子复生矣!”
苗里琛虽然现在认识了一些字,但对历史典故所知甚少,他不甚明白掌柜所说的太原公子是怎么一回事,还想问问的时候,却听到茶肆外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号角声。
茶楼内的闯营士兵都相互看了一眼,大家知道,看来掌哨将要出兵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二)
北舞渡古称定陵,是西周时的东不羹国封地。春秋末,楚灭不羹,改为定陵县。东晋十六国时,后燕大将慕容农毁弃定陵城后,将城址移到了现在北舞渡的位置上。
东晋以后,北魏在此设定陵郡,东魏、北齐、隋唐皆设北舞阳县,至唐开元县废迁回现在的舞阳城。元大德年间,舞阳与叶合并改为北舞渡巡检司。
至明代时,北舞渡镇虽然不再是县城。但由于它北靠沙河,西有灰河,南有泥河,三河环抱的地理优势,反而超过舞阳县县城,成为水陆交通要道。
所谓“北通汝路,南联宛襄。江南山货,东方海盐,由此中转”,北舞渡因此成为南阳府的一大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