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对刘国能来讲,他挑选了右翼附近平坦空旷、闯军不能伏兵的地势作为战场。在这一段平原,官军左翼的河流也变浅了不少,有利于李万庆迅速渡河,发起夹击。

平心而论,刘国能的战术目光,确实有值得称道之处。

只是闯军也并非呆愣着,任人宰割而已。

“流寇来了!”

“禀告将军,流寇头队已经来了!”

刘国能散布在官军阵列最前方的夜不收们,纷纷缩回队伍之中。他们已经确认了闯军的动向,与刘国能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相同,闯军同样毫无畏惧之心,积极进攻,甚至比官军更快一步,头队已经到达了即将同官军阵列接触的位置了。

“诸军勿惊扰!各队一齐击贼,贼势寡弱,地利在我,大战必捷!”

刘国能紧紧拉住缰绳,控制住惊动不安的战马,他拔出腰刀,四向大喊,竭力约束着官军将士的队列,并立即要求诸将调整部伍,准备应对激战。

激烈的脚步声和战马蹄声,已经通过大地上的震动感,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心中。士兵们都心有余悸,每个人都勉力咽下一口唾骂,紧紧攥住手中的兵器。

闯军如此突然的主动进攻,给了刘国能以强大的压迫感和不安感。他心中隐约猜测着自己的部署是否犯下了什么错误?闯军在这样一个不适合其进行右翼攻击的战场,展开突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考量?

胜耶?败耶?

但他再来不及思考,战场也容不得更多的思考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子孙的出身计,同流贼还有什么义气可讲?杀光他们!”

刘国能惊吼一声,第一个冲了上去。他还保留着很多“流寇”首领的习惯,每逢大战,一定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没有丝毫官老爷的养尊处优。

多年搏杀锻炼出来的敏锐嗅觉,也令他第一时间就闻到了不详的气息。

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