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想起刘国能曾招募一些百姓去帮忙修建军营,工钱到现在还没算呢!
“他肯定是投贼没跑了!”
可是也有人觉得,刘国能和李万庆都投贼了,那流贼得有多少兵马啦?少说也有三五万了吧!叶县怎么守得住?咱们恐怕还是要另谋出路!
士绅们的心态就更复杂了,他们未必相信刘国能里通流寇,可也不愿相信流寇有本事一口气消灭这样多的官军。
另外还有些官绅是因为和刘国能本就有矛盾,有一些士人则只是纯粹因为痛恨左良玉而恨屋及乌了。
不管怎么说,大家是不能指望刘国能了。
但士绅们也颇为自信,流寇扰乱中州这么长时间,他们也不是傻瓜,呆愣愣地什么事情也不做。自从五个月前洛阳失守开始,河南巡按高名衡就在河南各州府推行了一系列“结社抗贼”的办法:城中立社,士绅、富商全部入社,每家都分派家丁守城,未入社的一般百姓则需要按户缴纳一定银两。
总之就是豪绅带头出钱,百姓跟着捐钱,大家齐心协力,不仅官绅增收,还有余钱给大户们的家仆配置兵甲器械呢!
到了晚上,彻夜梆子声敲个不停,搢绅家的少年子弟都呼朋唤友,带着一队家仆,在街上巡察宵禁。一遇到有百姓夜间走在街上,便不问青红皂白,一口咬定其“通贼”,先痛打一顿后,将其金银细软甚至小衣布帽都抢掠一空。
可即便如此严格的宵禁,城内还是出了大事。
清晨的太阳刚刚升到城头,朝东边望去,阳光只是淡白色的,朦朦胧胧看不清楚。可有一处地方大家却看得十分清楚,县衙前一整排鲜血淋漓的人头,居然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不见了。
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深夜里避开了巡夜恶少们的监视,一口气偷光了十多颗人头。
县民们无不惊骇,有人说是鬼神作祟,有人说是恶灵复仇。而明事理的乡贤们,当然不信这等鬼神之说,他们断定是有流贼的奸细潜伏在叶县县城里,偷走了县衙前的一排人头。
“排查!彻底的排查!到底是谁偷走了贼兵的人头?必须揪出这等奸细来。一经查清,就地活剐!”
惊怒的搢绅们大动肝火,立刻便派家丁们在全城进行排查: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偷走贼兵的首级?
他们并非漫无目的地盲目猜测,大家首先想到刘国能驻军叶县时,曾收容过一批从其他州县逃来的百姓。
这些异乡人的嫌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