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镇、高一功、郝摇旗几人都奉命率部追击官军的败逃溃兵,最远追击到了蕲水、罗田等县境内,沿途又将黄安、麻城境内的残敌全部扫荡干净。
所以跟随李来亨入城的,主要是方以仁、白旺、张皮绠几位腹心骨干。他们都簇拥在李来亨的身旁,有的正在交头接耳说些什么话,有的人则如方以仁那样,看着跪伏于道路之旁的士绅们,露出微妙的神色来。
麻城军民的欢迎仪式,是由红队管队严薪组织起来的。
他让城内百姓全在自家门口用黄纸张贴奉天倡义四个大字,又带一批比较可靠的乡勇将城中绝大部分士绅都集中看管起来。除了少数较早的投诚者、合作者以外,大部分士绅都算得上“斯文扫地”,被迫对他们眼中不值一文的流贼头目低头拜首。
形势比人强。
好在郝摇旗此刻还在扫荡残敌的路上,不然李来亨可能当即便会让郝摇旗把夹棍准备起来,该夹的夹、该杀的杀,拷掠助饷、公审大会,软硬兼施两手并抓,霎时间就能让面前这班名流乡贤哭爹喊娘。
只是闯军尚未巩固对黄安、麻城两县的占领,李来亨也还没完成对新近收编之团勇、乡兵、官军降兵的彻底消化,所以此时便还未在士绅面前露出他狰狞的爪牙。
饶是如此,方以仁还是对大街两侧跪伏着的士绅子弟们流露出哀怜痛惜的表情来——其中或许还有几分的幸灾乐祸罢。
宋献策曾说过天下的乱源、祸源就是这般搢绅,黑秀才过去对这番言论是很不感冒的。只是当他跟随李来亨愈久,对大明基层社会的形态就愈发了解,对于这些士绅乡贤的哀其不幸、痛其不争,也就愈发强烈。
尔辈不能自强报国也就算了,总是抱薪救火,又是怎么一回事?
大明江山,本已成为干柴堆薪之势,你们又何苦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把干柴点燃呢?
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样的一群人怎样才会改变啊?只有郝摇旗的夹棍、李来亨的公审,只有死亡才会让你们改变啊。
君不知黄巢之祸?纵然不死于流寇黄巢朱温之手,难道就能逃脱沙陀契丹的屠刀吗?
白马驿的清流、浊流,尚在滔滔,可惜士大夫依旧不长记性。方以仁虽然也算是衣冠士族的高门出身,可他看着麻城街道上跪成一排又一排的士绅,心中也只能感叹天道循环、浊流滚滚,只希望天下不要再重蹈五代的覆辙。
他倒是没想到,五代的覆辙对于明末来说,其实已经是一种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