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这一方面是明朝体制中武官升迁的顶峰就是总兵官一级,而总兵官至多能够指挥万人级别的战术兵团。再往上,能够指挥数万人、十数万人规模战略兵团的就只有督抚文臣,这些督抚文臣欠缺大型战役的兵团组织能力,手中控制的督标、抚标又不足以彻底压倒总兵们手中的家丁,结果往往形成各自为战的情况,很容易便被清军击破。

闯军本身缺乏高级文人的投效,兵团级指挥官当然全部都是由武将出任。但基于制度惯性,李自成制订的军制依旧是强调将领的亲军而忽略基干部队,这种做法既是明清军队本身封建性的一种反应,也反过来将会强化将领和士兵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军队的近代性,不仅反应在军队的装备和技战术方面,而更多反应在组织和编制方面,但这又是往往被人们所轻忽的问题。

不过轻指挥而重部队的编制,还需要一整套的配套制度来一起运行,不然李来亨没有握有一支强大的亲军,岂非成为光杆司令?

他的做法是由指挥中枢统一掌握招兵、训练和后勤之责:

后勤不用多说了,白旺的营田使系统、白鸠鹤和张玉衡的支度使系统,已经把财政集中到了帅府;

征兵问题,则是严格禁止各级将领自行招募士兵,而在帅府专门设置招练使(这个职务李来亨是打算安排随营学堂的保定兵教员李破虏出任),由招练使统一征兵、统一训练以后,再把新兵分配、补充到各支部队中。

谷可成是闯军元老,又带来数百骨干,李来亨不可能让他屈居于高一功、郭君镇等人之下。正好李来亨也想要将自带部曲的高一功、白旺两部彻底消化掉,所以他便决定白旺继续担任都营田使,脱离一线部队,由高一功和谷可成两人担任左右果毅将军。

高一功自己的部曲路应标、冯养珠两支兵马,则从高一功的亲军中抽出,由招练使补齐兵力以后,设置为前营的第三和第四个步兵标。

李来亨自己信手疾书下一份更为直观的编制表,又把帅府的各级属官也添加进去,总体如下:

……

奉天倡义营湖广节度使前营制将军:李来亨

帅府属官:掌书记方以仁、都营田使白旺、支度使白鸠鹤、支度副使张玉衡、招练使李破虏、恳德记总掌柜萧维崧、红队管队严薪

湖广节度副使:高一功

左右果毅将军:高一功、谷可成

四个步兵标:郭君镇、苗里琛、路应标、冯养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