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页

对李来亨来讲……

马牧集的战事,就要先告一段落了。

夜幕和浓雾成为了掩护闯军撤退的最好屏障,不过李来亨还是听取了方以仁的建议,没有立即将所有军队都撤向东面战场。

他先让郝摇旗带着骑兵部队率先东撤,剩下的步兵、炮兵部队则一边戒备着牧马集的明军,一边依次轮换撤防。

李来亨小心翼翼,又备极加速,生怕被陈永福和袁时中看出端倪。

他可不能寄望于清军芒刺在背时,明军会出于民族大义来帮助自己啊!

郝摇旗的这一队骑兵部队东进速度极快,可是复杂的天气情况和深夜里昏暗的视野,还是给他造成了很大困难。

急速奔驰的闯军“三堵墙”里,有好几支队伍都和主力脱节,有些骑兵是跑得太慢,被甩在了主力后面;有些骑兵则是在浓雾里走错了方向,偏离了徐州和归德之间的大道;还有一些骑兵,则是因为他们冲的实在太快了,竟然过早地遭遇到了清军骁骑。

这一队骑兵人数不足一百三十人,指挥他们的骑将是楚闯骑兵标威武将军艾卓的弟弟艾德。他一心纵马前进,未料想到这么快就和东虏撞在了一起,混乱之中也摸不清楚东虏的具体兵力究竟如何。

但艾德考虑狭路相逢拼的就是一口气,所以对暂退一步、避敌锋芒的事情是考虑都没有考虑过。他带着二十名闯军三堵墙骑兵上到一处小坡上,然后便将冲锋号高高举起,咬在口中,微微倾斜向上,吹出无比尖利又清脆的号子声来。

号子声像是利剑一样刺穿了层叠的浓雾,艾德率领二十名三堵墙骑兵自小坡之上飞冲而下。他们的冲击队列排列得是如此密集,以至于战友的手臂都能碰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一堵坚实的城墙一往无前推进而来。

鳌拜此时终于弄明白了敌骑为什么会在旷野上喊出“墙”这个字,他望着被一圈圈雾气捆绑、连接起来的敌人——远远看去,这些敌骑的长枪就像是全部连接在了一起一样,浑然一体,他们的盔甲也变成了拼接在一处的“墙”。

鳌拜拥有着清军中最让人羡艳和钦佩的封号“巴图鲁”,他的武勇冠绝八旗兵之中。可在一面墙……不,不是一面墙,而是三堵墙的面前,个人的武勇却显得分为无力。

闯军三堵墙挟带着雾气、露水冲撞进了巴牙喇甲兵的队列里,他们那尚且带着晨露的矛尖贯进了清军战马和满洲人的身体里。

噗嗤、噗嗤的贯破声连续响起,中间也夹杂着长矛木杆断裂的破碎声。

闯军骑兵在冲击,八旗兵也在反击,有长矛将八旗兵刺死,也有些长矛在碰到坚实的铠甲时,被自身猛烈的冲击力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