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方以智苦笑道:“我早已猜到如此结果……只是没想到名泊兄真的认识乐山。乐山过得还好吗?唉,想来他既是闯军谋主,地位显赫,也实在无须多问。”

陈子龙则感到焦头烂额:“我们实在没有可能投靠闯营,那可是灭门的造反罪名啊。现在向高谦投降,史公出面,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个宽大处理。可是投奔闯营,可就是实实在在的造反了。”

李远偏头道:“看来许生愿意和我走了?卧子兄和密之兄,我断言你们返回徐州城只有死路一条。看过袁时中的结局以后,你们有办法相信自己会性命无虞吗?

小李王马上就可以攻破徐州,到时候截断运河,天下将中分南北,朝廷自顾不暇,南方也将为之大乱,谁还有余心惩处你们的家人?更何况方、陈皆东南大族,即便你二人投闯,如此大族也不会因之动摇灭亡!”

许都立即点头道:“对!事情已到如此地步,我想也别无他法。名泊,我跟你走!”

陈子龙依旧犹豫不决,方以智则咬咬牙道:“好……我不去投闯,我只想跟你去看看乐山现在过得怎么样?”

“卧子兄,就差你了,请立做决断。”

陈子龙哀叹一声:“罢了,我早听说闯军种种仁政,今天就权当充作荀子,一观秦政吧!”

“好。事不宜迟,我们立即斩关夺门,现在就去闯营。”

第三百九十二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

暴风骤雨般激烈的砀山之战结束后,鳌拜和李国翰身死闯军之手,只有谭泰和遏必隆带着五百残兵逃出生天。

可是他们的命运并不比光荣“牺牲”的鳌拜等人好到哪里去,正如阿巴泰所言,“大清兴兵以来,从未遭逢如此大败”。

虽然这场战役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和内大臣图尔格在情报和战略部署上的不谨慎造成的。

可是阿巴泰当然不会自己把责任揽到身上来,即便他之前已经连续三次分兵,一再削弱了清军的兵力,可是砀山之战的失败,首当其冲的责任当然还是要落在指挥此战的固山额真谭泰身上。

谭泰、鳌拜、遏必隆都是镶黄旗出身,俱为皇太极的嫡系心腹,他们在黄河南岸遭遇到这样大的失败,无疑将极大冲击到皇太极于清国中的权威地位。

特别是松锦大战以后,皇太极的病情越发严重,多尔衮的行事又越发跋扈起来,在这样微妙的时刻,镶黄旗的力量突然遭到极大削弱,的确给八旗军的未来打下了深深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