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页

顾君恩一介文人,虽然好于兵马戎事,但从未以一把手的身份执掌过一军。他常常在军事方面做大言不惭的夸夸其谈,今天终于被清军试炼了一回自己真正的成色。

博野县县城内原本的衙门,现在已经被顾君恩用作了参军司的总部,一大批参军、书写机宜还有文字推官等等从官,都聚集在这里。所有人都面带急色,来来往往,忙于处理军务,很大一批参谋官,也和行军司马顾君恩一样穿着铠甲,随时会上到城墙上参与白刃厮杀。

应当客观地说,顾君恩在为人处世和个人性情方面,存在非常大的缺憾;可是在具体的军务处理能力上,他又的确具有一种天才,完全不像是一个从未参与过军国大事的普通生员,而好像比明朝许多的督抚和阁臣,还要老于事务。

李世威是个相当出色的炮兵将领,他组织的重炮是守军最强大的武器,猛烈的火力一次又一次将妄图逼近城墙的八旗兵炸垮。

但守军兵力有限,难免还有一部分的清军成功攀梯登墙。这时候就全赖顾君恩控制下的那些掉队步兵了,他们虽然失去建制,但在顾君恩的指挥下,又成为浑然一体的一支军队,纷纷守住城墙垛口,用鸟铳、腰刀和长矛将敌人击落下去。

如果没有像顾君恩这样的一个中心人物,擘画一切,统筹一切,博野城的局面,或许会比现在更加糟糕许多。

就以事实来说,顾君恩起到的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李玮群也在城墙上奔走,他伤势只是经过草草的治疗,腹部时不时还会传来剧烈的痛楚。但是李玮群和东虏交手次数最多,更带着一小队骑兵从东虏围杀中突围而出,他的存在本身就鼓舞了城头守军的士气。

李玮群身负重伤,依旧来回巡视奔走,竭力弥补着各处防线的缺口。站在他身旁的少年小卒周昌,也声嘶力竭地呐喊道:

“东虏大雪来攻,只要顿兵坚城之下,野无可掠,势必不能长久攻城,不要惧怕!”

曹本荣又急匆匆往城头上送来数车的箭矢、火药、檑木、滚石等物资,他语带恐慌,对李玮群等人惊恐地说:

“满洲人声言我们再不投降,城破以后将要尽坑守军,屠尽居民。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曹本荣是顾君恩欣赏的参军骨干之一,参军司中有许多人都是和曹本荣这样,经过节府试考核以后,并未亲身经历军旅,就直接进入到参军司中执掌重要军机。

他们未经历过真正战火和一线拼杀的铁血考验,此时面临东虏的狂澜攻势,自然不免露怯,比起李玮群这样一步步苦战升迁上来的军官,气场上是大大不如。

李玮群看着曹本荣仓惶的样子,无奈地摇摇头,他想着战后夷丁要向上峰提出建议,参军司这样重要的地方,总不能都使用这样缺乏锻炼的人物来充任吧!

但现在兵凶战危之刻,就顾不上说这些了,不待李玮群说话,周昌就立即反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