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页

“井陉是晋赵孔道,真定则决定井陉的存亡。现在陛下自太原统兵而来,短则数日间即可赶到井陉,只要陛下出井陉口,则大顺军的兵力劣势情况就将有极大扭转。

清军南下,志在必得,而皇太极欲得志于中原,就必须击破大顺军的主力部队——至少杀伤过半!

只要顺清两军杀伤相当,漕运已断,北京无来年之粮,皇太极自困死地,灭亡便不远了。两位君侯都是大顺军中的元从老人,我陈永福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外人罢了。

可是为着大顺军的未来、为着大顺军上上下下几十万士兵和几百万几千万的军民百姓,我陈永福必须斗胆直言,我们的任务就是守住井陉口,等待陛下亲统大兵抵达,在此之前,任何一个兵卒都不可以轻动!

一旦离开城墙的庇护,一旦守军处在无险可守的旷野之上,谁能保证真定和井陉的完全?随侯有过围城打援的经验,应当更加清楚这一点。”

第五百二十二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

的确,李来亨和清军首次对抗的砀山之战,若将其范围扩大,把目光注射在全部的豫东范围内,那么这一场“豫东战役”,也可以算作是一场围城打援的会战。

陈永福自己就是被围在马牧集,他当然明白处在劣势的一方脱离城防后的危殆局面。作为“豫东战役”时的攻城方,李来亨也该十分清楚攻城者此时急于调动敌人的心态。

“调动敌人,野战歼敌,谁握有主动权,谁就一定在打着这样的算盘。”

陈永福的直言让厅中的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刘芳亮脸色非常难看,他连连哼了好几声,又站起来想说点什么,一只手张开伸在半空,过了好久才又握了回来。

至于其他人,本来在李来亨看来,应当会立即反驳陈永福之语,要求真定守军立刻援救东三城的郝摇旗,这时候反而支持了陈永福的意见。

郝摇旗毕竟早就不是那一个在龙驹寨偷鸡摸狗的粗人了,他打过了多少场仗?李来亨经历的每一场战事里,郝摇旗冲锋在前、撤退于后,多少次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大顺的江山拼死奋斗。

现在命运将天下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真定,李来亨和刘芳亮的选择或许将关系着天下、东亚、世界,在这往后数百年间的命运。

郝摇旗能够说些什么吗?他又需要说些什么呢?

郝摇旗单膝跪下,这一位素来表现为“无他肠”的豪爽粗直猛将,用李来亨几乎没有听过的坚定语气说道:

“俺与陈永福是一个主意,真定守军绝对不可以轻易出动。只要顶过这几天,等到万岁带大兵赶到,再立即反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