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经过永昌元年最后三个月的整理,虽然民兵建制还很小,起不到改善战局的作用。但是如李际遇等部土寇武装,多已被完全收编为地方卫军。
湖广的新编二线卫军抵达河南以后,就可以和豫南、豫西那些从土寇改编而来的卫军轮换调防。这样十天的时间,在殿中军和殿左军以外,就能够从河南、晋南和鲁西南一带调动野战能力较强的一线卫军至少三四万人马,驰援前线。”
大顺的现行地方体制,是以营庄制为基本盘,以民兵制为支柱,以乡村的司法巡官为脉络。这样一个最大程度上汲取地方资源的体制,在全面战争爆发的情况下,终于全速运转了起来。
从洞庭湖的南畔,到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谷地上,在永昌元年和光中元年之交,终于被逐渐推广和实行起来的湖广新法,正在展现出来他们的威力。
兵政府、工政府、参军院、营田院,还有其他许多相关联的机构,负责行政工作的官僚们大多数都是这几年时间中从湖广随州、安陆、黄安、麻城四地乡官学校里走出来的。
这些乡官一部分是在军队中接受了初步扫盲教育的退伍老卒,还有一部分是李来亨在楚闯行政资源严重吃紧的早期,想方设法收集来的一批江湖人,其中不乏游医和买卜算卦的郎中。
在这以外,其余的乡官则主要来自一批下层的落魄文人。他们要么是无法获得功名的老童生,要么是一些因为种种体制原因而被排挤在大明官场之外的失意士人,这些人在乡官学堂中受过“再教育”以后,组成了大顺基层体制的另外一根支柱。
当然,随着大顺军的节节胜利,在获鹿大战之前,当大顺版图达到一个顶点的时候,也有不少审时度势的骑墙派搢绅也参与到了大顺的乡官体制里。
第七百零九章 土寨整编
在河南和湖广之间,最主要的是在南阳、汝州一带,来自湖广的常备民兵和河南土寇改编而来的地方卫军之间,正在进行着非常频繁的调动。
一支又一支的部队在换防以后,到开封附近领取棉衣、棉鞋等物资后,就立即开拔北上。跟随着在战事爆发时,就已经开始积极向北调动的黄河沿岸州县卫军,一起席卷向北,逆着雪风,向东虏马蹄所踏来的方向,反向冲击。
李际遇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大顺军的调令了,他早就离开自己登封玉寨老巢许多次,频繁地参与了大顺军的军事行动。连李际遇的玉寨老本儿们,经过这样多的调动和战事,到了今天,也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土寇武装的底色。
这些将士,从扬武蓝的军服颜色,到他们严格的军纪、整齐的队伍,都完全呈现出了大顺军正规军的风范。
李际遇身穿顺军将官所着的扎甲,他现在是开封任命的地方卫军所属果毅将军。由于他的资历比较老,在河南地方上素有声望,所以李来亨还特别优待地给李际遇加授了子爵的世袭爵位。
这本来是一般地方卫军里果毅将军一级所没有的待遇,却被李际遇享受,突显了他在河南土寇中资格最老、实力最强的地位。
毕竟在闯军初入河南的时候,李际遇为首的河南三大土寇,都是和当时流动于黄河两岸的小袁营一起齐名的势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