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没有跟随刘体纯撤退的顺军残兵成为了抵抗力量的中流砥柱,在满洲兵惨无人道的杀戮下,大顺的溃兵与河北的搢绅竟然结合到了一起,他们被迫团结起来做最英勇的最后斗争。
所有抵抗者都超乎寻常地英勇,不到战死,决不放下武器。清军士兵受到他们的猛烈抵抗,被攻破的大名和磁州两座城市,竟然成为了新的战场,只是一些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军民百姓,竟然让刚刚在军前被晋封为郡王的尼堪感到自己的颜面荡然无存。
城中的街巷全部成为战场,满洲兵只好挨家逐户地去搜查,他们先是一间房屋一间房屋地踹开门板,冲进去搜查。
但很快尼堪就发现这样的做法不仅效率奇慢,而且过于危险。每一间单独的房屋里都可能隐藏着危险,虽然清军士兵全副武装,被偷袭死伤的可能性很低,可是如果仅仅因为打扫战场就造成数以百计甚至是上千人的伤亡,尼堪还有什么脸吹嘘自己的胜利呢?
清军没有第一时间就把磁州和大名两座城市的内城扫荡一空,而大屠杀的消息很快就轰传各处,在整个清军的占领区里,抵抗的情况很快就从城市扩散到乡村。没有来得及撤离到大顺军控制区的军民们,只能奋臂一呼,自发团结在一处,以搢绅的乡兵武装和大顺军未来得及撤走的败兵为骨干,全力反抗。
一下子彰德府和大名府的北部星火燎原,抵抗者的正规武装根本不成气候,可他们在战斗中神出鬼没,在防御中又将一切日用家生的本钱都拿了出来做抵抗。妇女和孩子们也帮着作战,战斗情况因此异常的惨烈,满洲人想要毁灭任何一个不值得一提的小小家庭,都需要付出真真切切的伤亡和代价。
这是一场战役,又不是一场战役。
这是一场屠杀,也不是一场屠杀。
因为这只是少部分残兵败将的奋臂一呼,只是本地普通村民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的抵抗;也因为他们的抵抗是如此卓有成效,用自己的血肉将清军的屠刀硬生生崩碎许多缺口。
尼堪终于在无限的恼火中下令:“放火……放火把他们全都烧死!”
清军士兵们不是没办法将这些骚乱镇压下去,只是尼堪作为一个普通的前线指挥官,根本没法承担区区一个清扫战场的小任务,就付出上千伤亡代价的情况。
他无可奈何只能下令纵火驱敌,清军士兵们就这样冷漠无情地点燃了火焰。冬日的大火呈现一种比橘红色更浅一点的红色,高涨的火苗吞吐不止,不断向远方蔓延着,而浓烟也混合着最后几片飘雪,或白或黑,渐变着向四面八方传扬而去。
无望的抵抗军民们,最后都葬身在火海中。
可是尼堪下达的命令,其不利影响比敬谨郡王自己能够设想到最坏情况还要来得更加糟糕十倍:
被大火破坏以后的磁州城、大名城,在短时间内都很难起到清军前线支撑点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