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竟然走到了和鞑子联手,镇压百姓的地步?”
那些大船上闲散懒惰的士兵,还在传言着大顺军的不堪一击和满清八旗的英勇无敌。好像只要南明水师一到徐州,不需要经过任何战斗,就可以顺利从清军手上接管整个山东一样轻松。
华夏没有心情再去听这些几天前还让他感到是人心振奋的乐观言论,听过逃难搢绅们描述的夹河战事后,他备受震动,突然间就感到南明诸将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是这样让人啼笑皆非。
稍过一段时间后,不少逃难乡绅面对南明官兵的勒索抢掠,已经产生了后怕之心。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他们又升起了新的心思,又想逃回去大顺军的控制区里。
毕竟不管大顺军在北清和南明的夹击下,看起来形势是多么危险。可是大顺军的控制区里,最不济也在推行着稳定、公平、合理,而且还算是比较清明的政治秩序。
除非是穷凶极恶,本地老百姓有着太多血债的土豪劣绅,一般的搢绅,无非是给谷经略他们多助点饷银罢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就算是营田制改革,据说现在很多田主也能获得三成左右的田息收入。在公私合营的工商政策下,把这些田息债转股后,听说已经这么干过的人,收入都很不低。
逃难乡绅们在南明辖区内还没有待满一天,就打定了逃回顺军控制区内的主意。这也诱使华夏这样的忠明士人产生了别样的想法,跟着这群逃难搢绅,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于种种原因,还有估计数十百人的忠明士人,因为不满于南明朝廷的腐败现状和联虏平寇的反动政策,居然也跟着难民们奔去了顺军的控制区。
沿途处处是难民的队伍,接近徐州以后,偶然也能看到一些顺军骑兵的身影。
华夏听了自己老相识的山东士绅的话,主动亮出了盔甲,说他曾在南明军中赞画军务,就被小队的顺军骑兵直接带去了徐州城方向。
现在战事正紧张,按照李来亨和谷可成的命令,对于南明军队,大顺军没有必要分出大量兵力进行特别的监视和针对。
不过倒可以利用大顺军一般士卒的优渥待遇,吸引南明军队的士卒投奔大顺军,密布徐州守军的兵力不足。
毕竟除了不能肆意劫掠杀戮以外,在生活和饷粮待遇上,大顺军实在远远高于明军现在的情况。
对于明军的宽大政策,大顺军早就在河南和湖北实行过很长时间了。只要手中不拿武器,大顺军对于任何明军将士,都宽大处理,所有人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回乡务农,也可以立即加入晋王的旗帜下。
越是接近徐州城,华夏的心中越是感到暗暗的吃惊。
他在江北时,已经见识过了部分流民的模样——那些流民都是因为江北军阀的肆虐,而被迫漂泊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