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纵队冲锋特别适合白刃格斗,当然,密集纵队在遇到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敌人时,由于其正面狭窄,阵型密集,很容易被后者用巨大的火力优势打垮。但是清军的火力本来就不如现在的大顺军,很难依靠火力优势来击退掷弹兵的猛扑。
当然,密集纵队,倘若冲锋,就是在战线的一个点集中更多的兵力,撕开敌人的阵线;或者到一定距离,展开队形和敌军对射。由于纵队较为灵活,往往可以运动到适合的位置,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展开成横队。所以纵队,尤其是攻击纵队的精髓,主要是实行定点打击。
现在顺军的掷弹兵们就是采用定点打击突破清军环壕阵线,而且很显然效果惊人。如此猛烈的纵队冲锋几乎使得全部清军汉兵都为之胆寒,只有依靠博和托亲自率领骁骑营上阵堵缺口才能遏制住崩溃的发生。
“进攻——!进攻——!进攻——!”
大顺军的攻击队列里全部都被发狂的进攻声掩盖,备受精心训练的掷弹兵们并非悍不畏死,但严酷的队列纪律已经将每一名士兵都牢牢约束在了冲锋纵队里。因此清军的木栅栏一旦被劈开,水银泻地般涌入壕沟的高达标将士就开始使用万人敌摧毁性地蹂躏敌军。
可以想见,大清的前沿阵地陷入了何等混乱地步之中。
位于万军丛中的尼堪只看到了前军混乱,清军士兵互相推搡拥挤在一处,许多防线路段的守军甚至临阵脱逃,擅自放弃了牢固的壕沟阵地向后逃窜。
尼堪倍感混乱和无奈,他咬着牙齿率领侍卫们四处堵截溃兵,将汉军们赶回前线和流贼厮杀。但清军整体士气的低落一时间根本无法挽回,区区八千人掷弹兵的一波冲锋,几乎就将清军整条防线打到全军动摇的地步!?
尼堪实在无法想象!
闯孽流贼是何时变成了这样强大?或者……应该说是清军何时变得如此羸弱了?
第七百八十九章 最后一战(九)
经过一场场战争的打击和消耗,大清军队看似是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可是入关以后的疫情,还有几次和顺军的大型会展,都给人丁本来就并不旺盛的满洲精华造成重大打击。
虽然在徐州的这场大决战以前,多尔衮想方设法重新拼凑起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为此摄政王不惜空关外人力,将整个辽东的满洲人都差不多搬进关内,可军队的精锐程度,始终是无法和获鹿大战时相比了。
汉军绿营就更不用说了,获鹿大战时参战的明军部队好歹名义还是为了崇祯和朱慈烺而战,而且大部分兵马都称得上是明朝边军精锐中的精锐。
而现在在徐州的这些绿营,不仅相当一部分是北京附近用来凑数的京营部队,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在河北和山东临时征募的劣绅武装,战斗力根本不可能同关宁军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