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页

所以战后顺朝又从山东、辽宁、乐浪、熊津四省,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使得瀛洲成为了汉族、朝鲜族、女真族、和族,多民族聚居融合的一块地区。

“汉和合流”、“儒佛合习”的民族融合文化,也在瀛洲大地上造就了后世称为“二陈新风”文化运动。

由于当时瀛洲在陈荩、陈永华两任大都督统治下,所以这一文化融合时期被称为“二陈新风”。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创造了“连歌”这一新型文学形式的大诗人、大剧作家松尾芭蕉。

连歌在汉诗基础上,融入了俳谐和歌的元素,讲究诗歌的喜剧效果,后来也发展为了戏剧形式,许多在大都督府不得志的瀛洲诗人都转而投入到了戏剧创作之中。

为了排解对于现实时局的困惑悲苦之感,他们大量创作了具备虚无主义色彩的喜剧剧本,最后还反向输入到大陆地区,引领了顺朝国内一时的文化风向。

顺孝宗明命十二年,松尾芭蕉受大诗人沈德潜的邀请,第一次踏上了祖国大陆地区的土地,游览名山大川,后病故于碎叶州。

第八百六十五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

顺朝对于列国殖民的处置,少见西周式的分封建国。

其实这并不奇怪,至少在李来亨看来,西周式的邦国封建也好,古希腊式的城邦殖民也好,这种由一批技术上、文明上、军事上具有优势的殖民者群体,在异地建立新城市而后同化土著形成一殖民地的方式,仅在上古时代能够存在。

使王子分封海外,这种理论在顺朝时也有人提出过,例如冒辟疆就曾上过《亲藩封建论》的奏疏叙述这种观点。

但显然反对者的理论更为有力,像方太师即在《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一文中,对这种上古式的封建殖民方式提出了种种质疑。

纵观近世以来,有西班牙式的殖民、有葡萄牙式的殖民、有英式的殖民、有法式的殖民,也有华人自发的殖民,这些历经几百年时间考验的殖民方法,都未采取上古时期的西周和古希腊式殖民旧法。

如此,足可以说明上古殖民之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条件。

刻舟求剑,缘木求鱼,结果必将收获失败的结果。

西班牙殖民帝国早期的那种敲骨剥髓、残民以逞的殖民方式,绝不在顺朝的考虑之中,英式、法式以移民社群为单位的殖民方式,与后世华人自发的殖民进程较为接近,很有参考的意义。

而葡萄牙对巴西的殖民,造就了两国极亲密的关系,以至于巴西连像美国那样将英语改称为美语都不愿意,知识分子阶层完全拒绝了将带有巴西土语的葡萄牙语改称巴西语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