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镐心念一动,旋即强压下去。
此念让他羞愧,让他脸红啊,也是他心底绝不愿承认的——他此来通州,未必不是想借魏良臣的势再次复出。
“老师正当盛年,又久在关外,将来辽东若有事,则朝廷必会重新启用老师,老师万勿灰心,只需静侯便可!”
魏良臣言语笃定,看着似在安慰杨镐,但不如说是鼓励对方。
“不过老师若再抚辽东,当以蓄发改装为第一严令,务必通行八方……法在必行者,不论何人,严令之下留发留头,不留发者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若不画一,终属二心……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不留发,巧辞争辩,决不轻饶……务叫地方文武各官严行察验,若有为此事持异者,便是进士出身,也当杀无赦。”
这一番话说来,魏良臣语气平淡,无有激动表情,但听在杨镐耳中,却是杀气腾腾的很。
“不想你这个学生比为师更像个武人。”杨镐有感而发。
“文武不分家。”
魏良臣道,为杨镐添满茶水。
第1005章 老虎大了,养的人也怕
魏良臣不是心血来潮要和杨镐谈论在辽东推行“移风易俗”一事,他是有目的的,因为,他需要得到来自文官系统的力量支持。
不论哪朝哪代,推行哪个政策,都需要具体的执行者和鼓吹者。
二者不外乎文武。
可太监,在大明朝是独立于文武的存在。
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没听说哪个太监给定了什么国策的。
故而,身为“内臣”的魏良臣受身份所限,根本没有办法跳到前台,他宣扬的再多,世人也只当他是“阉宦邪说”,也只会骂他太监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