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称大明皇帝已有旨意令朝鲜出兵助战,朝方业已准备由姜弘立率兵13000出征,故朝鲜军队的指挥权当由朝鲜将帅负责,不当由明军指挥。
“壬辰倭乱,贵国怎么不说自己负责!”
代表魏公公和朝鲜军队方面谈判的菊机关负责人葛三郎当场拍桌。
姜弘立据理力争。
“我皇军已至,事端若开,由贵国全权负责!”
葛三郎公然威胁,此时15000名从萨摩藩启程搭乘联合舰队战船跨越对马海峡的皇帝亲军将士离汉城不远了。
沿途朝鲜地方因未接到都城谕令不敢抗拒。
此后,朝鲜官民陆续发现又有大量明军到来,只不过这些明军看起来和二十年前的日军差不多。
奉魏公公军令,驻日第一军将约三万名日军俘虏分批次押解过海,这些日军俘虏将被编成皇协军若干旅团参与征奴战事。
在了解到原是大明军队讨日大胜借道朝鲜回师国内后,朝鲜百姓人人喜极,奔走相告。
民间,对大明至诚之心,不溢言表。
官方,喜忧参半。
“尔国都城,我皇军只需百十勇士便可破之!”
早前赴汉城组建皇帝亲军联络司的魏学文更是放话恐吓。
军队指挥权的争执很快就传到了光海那里,光海哀叹:“七十里、百里,犹可以为政于天下,况我国三千里乎!何以则能秣马燕云,洗今日之耻也?”
次日,传光海谕令,命都元帅议政府和兵曹不必和明朝争执,一切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