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页

俄克里顿心头巨震。但确实如赫尼波里斯所说,戴奥尼亚所提出的这几个和谈条件,他一个也决定不了,只能带回去,交由元老院来商谈。

在乘船离开米诺亚、返回迦太基之时,途经塞林努斯海域,心情沉重的俄克里顿突然心中一动,命令客船改变航向,在塞林努斯城外附近的海滩停靠。

俄克里顿来到迦太基营地的时候,正赶上玛哥率领军队攻城,于是他在卫士的带领下,登上了营地的内墙,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烈的攻城战。

迦太基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同时向塞林努斯城发起进攻,仅在俄克里顿所面对的北面城墙就投入了将近2万人,无数轻步兵们等上高大的土山,用箭矢和标枪压制城头的守军,还有巴利阿里投石兵站在内墙上向着塞林努斯城投抛掷铅丸。

负责主攻的部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努米比亚士兵,他们在伊比利亚军队队官们的带领下,扛着装满土的麻袋,冲在最前面,去填平城下的壕沟;第2波进攻部队是腓尼基步兵,他们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攻城塔等大型攻城器械,像潮水一样的冲到城下,进行强攻;第3波部队是玛哥所信赖的腓努步兵,他们在内墙后方养精蓄锐,等到攻城战斗进入白热化、双方都消耗了大量体力精力之后,再派上他们做最后的冲击。

在战场上还有另一支好几万人的庞大队伍,他们的任务就是:趁着戴奥尼亚士兵都在忙着应付攻城之际,抓紧时间修筑在土山两侧由营地内墙向外延伸的土墙,最终达到和塞林努斯城墙连接的目的。

此外,攻城当然还少不了弩炮,不过由于担心被城头的腹弓攻击,迦太基的弩炮部队都退到了内墙之后,他们主要的攻击目标是那些新建在城墙上的木质塔楼,但由于内墙所隔,命中率显然不高,而且还受到戴奥尼亚弩炮的威胁。同样都是隔着城墙,戴奥尼亚的弩炮在城中发射的石弹总能落在迦太基弩炮的周围,他们显然是以迦太基弩炮为攻击目标,而且其数量还要多过迦太基(在阿明塔斯的要求下,戴弗斯将军中所有的弩炮都抽调到了塞林努斯)。

玛哥之所以要让弩炮部队集中攻击那些木制塔楼,是因为它们对土山上的轻步兵威胁太大,原本土山还要略高于塞林努斯城墙,迦太基轻步兵可以居高临下攻击城头,但是戴奥尼亚人在城头走道上搭建了这些三、四米高的木制塔楼之后,又使得戴奥尼亚轻步兵再次获得远程攻击的优势。

第三百五十八章 玛哥的决心

而且,戴奥尼亚守军的防御措施还不止这个,他们从城内的住宅中将亚麻布收集起来,缝制成长段,然后在城头走道两端支起木杆,将亚麻布撑起来,形成了一段一段的亚麻布顶棚。这样一来,大部分射向城头的箭矢、标枪、飞石都被它所遮挡,而失去了杀伤力,很好的保护了城头的守军。

此外,戴奥尼亚守军还在城头支起不少木架,上面吊着装满水的铜罐,用柴火煮沸之后,直接就向城下倾倒,沸水中含有屎尿,浇在攻城的迦太基士兵身上,导致皮肤溃烂,无法愈合,非常阴毒。

石弹不时的掠过半空,无论落在何方,都引起一阵轰动;箭矢、飞石始终持续不断的在空中纵横交错,犹如乌云笼罩在城池上空。戴奥尼亚士兵据城死守,一步不退;迦太基士兵们则像潮水一样,不断的冲击着城池……

实际上,战斗不光是在地面上进行,这几天玛哥又让矿工出身的士兵在地底下挖掘了几条新的地道,也让他们继续向着城内挖掘前进,而且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在他们身后配备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地道被戴奥尼亚人察觉之后,双方在地道里也进行着更加惨烈的战斗……

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黄昏,迦太基军队的进攻强度始终不减,尤其是派上了腓努步兵之后,曾经有几次攻上了城头,但最终都被戴奥尼亚人的援军所击退。

当夜幕降临之时,迦太基军队终于吹响了撤退的军号。

俄克里顿虽然在年轻时也参加过战斗,但是绝没有经历过参战人数如此庞大、战争场面如此宏大、激烈的战斗,他站在内墙上,望着前方城下无数倒伏的尸体和伤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