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县位于胶水上游,胶州的货物有很大一部分经陆路或水路在此转运,可以说是商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次东海人与孙家搭上关系,说不定会对以后的商业有所助益,所以虽然孙安给了个重礼的许诺,张船长也不敢狮子大开口,以免把他吓跑了。红糖在南方不算太值钱,但到了东海人手里却能炼制成昂贵的白糖,算是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礼物。
其实他不需要这么谨慎,孙安既然报出了孙天和商行的名字,就是以商行的信誉作为担保,一定会带礼上门的。
这时代许多商行都以人名为名,“孙天和”亦是如此。实际上“孙天和”并非店主的名字,而是一个商业家族世代传承的商业代号。古代信息不发达,维持这样一个名字的信誉往往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一旦报出名号,就绝不会轻易毁约了。
孙安闻言盘算了一会儿,红糖虽然从明州运到胶州有一倍利,但是本身价值低,一倍利也赚不了多少,一般是舱位不满时顺便捎上一些。虽说这位恩公只要了几斤,但为人情计怎么也得送个几十石过来,也就是几百贯的货值,不算多贵。但能结交这么一帮强悍的海商,可以算是相当值了。想到这里,孙安马上做出笑脸来,口称必然会多备一些。
随后张船长与他随便说了两句,就送客了。孙安回到他家船上后,马上就升帆启航了。
霜降号等了一会儿,收拾好了海盗船,又让俘虏带路抄了他们的老巢。这家海盗能开上大沙船,果然是有些积蓄的,寨子里搜出大约两千贯的贵重财物,还有不少劫掠来的货物,可惜都是北方货物,在胶州不值很多钱,唉。
第69章 对日贸易 一 贸易逆差
1257年,腊月初一,庆元府,望海镇。
“这么一枚小小的铜钱,真是有魔力啊。”
望海镇的大街上,狄柳荫一边走着,一边拿着一枚“宝祐通宝”把玩着,心中若有所感。
这枚铜钱是最近新铸的,成色很新,但颜色偏深,声音也有些低沉,定是掺了不少贱金属。不过这样的劣钱仍然能当一文钱使用,不但在大宋能用,在北地、在高丽、在日本、在南洋,甚至远在印度,都作为货币被广为认可,是宋朝除了丝绸瓷器之外的另一大拳头产品。
狄柳荫有此感叹,是因为他今天去找“四海奇珍”的史掌柜请教了一下日本贸易的情况,学习了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很是出乎他的意料,所以不得不有感而发。
狄柳荫是东海商社商务部的股东,海归语言学者出身,精通日英俄法德等诸般外语,甚至还会拉丁语,而且对国内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也浸淫颇深。这样的人才自然一早就被拉进了商务部,这次也跟着一起南下了。
第一舰队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贸易,在明州没多少事可做了。虽说他们能走逆风航线回去,但也至少要等到明年西北风开始减弱的时候。那么这段等风期的时间不能浪费,得找点事做,所以他们就打起了去日本贸易的主意。既然狄柳荫会日语,自然当仁不让地扛起了这个项目的旗子。虽说现在的日语和后世日语有很大区别,但总比其余一帮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强。
当然,即使有基础,也得多收集一些情报才行。他今天就是多方求问,收集了不少信息,大大刷新了对宋日贸易的认识。
现在,明州市舶司的海外贸易中,日本贸易占了很大一部分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