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不少士子在此摇着扇子,一边赞叹一边观赏。旁边的角落里,还有几人在对着这幅巨画临摹,身边还放着几幅小号的摹品。

“这是……”李涛拉着魏万程,小声地问道:“是赵阿洛画的那副?”

去年来的时候,他们带来了赵阿洛的新一批作品,其中大部分送了或卖了出去,而这副最大的《泰山图》却一直留着,没想到被魏万程用在了这里。这幅《泰山图》取材于实景,是当初考察队偷偷用数码相机拍下,带回来之后再由赵阿洛艺术加工绘出来的,艺术价值不好说,但观赏价值显然是惊人的。

魏万程得意地点点头,看了看旁边的士子,小声说道:“是啊,我特意放在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好震震那些自命风流的文化人,省得他们嫌我们暴发户气质太重,不好好吃饭。”

李涛也跟着点头道:“有道理,不过要是他们知道这是赵阿洛带着学徒拿尺子画的,不知道该有什么感想。对了,那首诗字写得不错,是谁写上去的?”

魏万程更得意了,说道:“哈,这可是有故事的。一开始我请刘克庄来写,结果这老小子看到这幅画之后沉默良久,还是觉得他手艺不够,不能玷污这幅绝世珍品,去请了一位赋闲在家的大家,叫什么张温夫的,过来帮我写字。这张老头一开始还挺牛气的,过来看了之后,震了半天,又住在我这里休养了三天,才敢动笔写字,最后连润笔都没要,还额外帮我题了重阳楼的牌匾。哈哈,怎么样,这首诗应景吧?”

听了他的话,李涛顿时有了一种明珠蒙尘的感觉,摇头道:“你也就知道这首了吧?王维可是山西人啊,人家说的‘山东’,是华山以东啊。”

魏万程有些尴尬,说道:“意思到了就行嘛。好了,这‘山东’只是其一,还有其二呢,你知道茱萸是什么吗?”

茱萸是什么?不是花之类的东西吗?

李涛正有些摸不着头脑,后面的吴子力扶着脑袋插嘴道:“茱萸就是现在用的辣味调料,不过不怎么辣,还有点苦。”

魏万程对他竖了竖大拇指,说道:“不愧是大厨,说的没错。我在这里开饭店,要是按部就班肯定竞争不过本地的老牌餐饮企业啊,必须得搞差异化竞争才行。那么我们该怎么差异化?所以我就想到辣椒了嘛!这年头,这个调料可是我们独一份,所以这重阳楼就是主打辣味餐饮的酒楼。你看,重阳、山东、辣,这首诗不是再合适不过了吗?”

东海人从后世带来两种特色作物,土豆和辣椒。土豆东海商社并没有捂在手里,而是将它推广了出去,因为从长远来看,周边(即使是敌国)粮食生产率的提升,会对商社的未来发展大有助益。只是这推广的速度比商社预期的慢得多,所谓消息一出全州皆种土豆的场景基本是做梦,农民们对这种新东西很是保守,最多分出一两亩种一下,至少要种过两季,确认过好处之后,才能对周围形成示范作用。就这么一点点地扩散,到现在都还没扩散过墨水河呢。而且现在土豆的产量看着高,可要是把水去了,相比小麦也未必说就有很大的优势。即使是后世,主粮也还是小麦大米呢,这事急不得。

而辣椒则被商社牢牢控制着。这东西只是个调味料,推广出去也不会提升什么社会生产率,反而垄断在手里则可以带来超额利润,该怎么选一目了然。现在东海农场种植辣椒的面积逐年扩大,收获上来的辣椒,除了少量给股东们炒成了菜,大部分都制成辣椒酱或辣椒粉向外出售,还有些装在玻璃瓶里,与其它香料混合做成了高端产品。当初这些辣味调料的销量还不大,但是买过的顾客都说好,几年下来已经形成了口碑,现在即使卖出天价仍然供不应求,是商社当前的一大现金奶牛。

重阳楼就是以辣味饮食为主打,魏万程和雇来的当地厨师一起,以当前的流行菜为基础,加上辣椒粉做出了各种辣味特别菜,还研发了经典的红油火锅和水煮鱼水煮肉片。只是本地人对辣味的耐受度还不高,不能太刺激,魏万程这个二把刀也不太懂做菜,厨师们根据他的指示做出来的东西总有些不伦不类的味道,所以急需吴子力这个专业厨师来救场。

而且重阳楼走的是后世常见的“轻奢侈”定位,环境整洁,布置清幽,服务到位,又有特别菜肴,价位高,但不是特别高,一般人家咬咬牙也能消费得起,正好填补了现在临安面向士大夫的高端场所和面向普通百姓的低端场所之间的空白,所以取得了市场成功。不过也就在临安这样的地方才能成功,去了别的地方,哪有这么多“中产阶级”?就算在东海本土,也未必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