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日本虽然缺乏矿产,但那是相对于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来说的,现在的手工业时代,一般的煤铁诸类矿物还是绰绰有余的。岛田家发现的这个煤矿,是后世的大牟田煤矿,属于质量相当不错的焦煤,开采简单,清末民初的时候曾经大量向上海及周边供应过,虽然储量不大,但远不是宁波公司这点需求量能挖空的。
运煤这事情,成本说高也高说低也低。如果以一般商品的标准,吨运费可能要二三十贯才行,相当于煤价的两倍了;但如果只是用空闲的舱位装上一点,那几乎相当于没成本。定期船经常遇到装货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易得的大宗货物进行填充,煤炭正是个好选择,所以运起来还是很合适的。唯一的问题,只在于煤灰太脏,容易沾污了船舱,不过好在日本人力成本低,工作起来也比较认真,花上几贯钱雇一批日本工人来就能擦个干干净净,所以煤灰也不算大问题了。
第419章 东进:白银贸易流
过了一会儿,黄鹤又在货单里发现了一个问题:“怎么这么多日本刀?我们东海产的刀具还没有把它们逐出市场吗?”
黄鹤之前一直在本土经营,本土市面上日本刀并不多,一般是作为工艺品收藏,没想到输往南宋的数量居然还有这么大。
李夏摇头笑了一下:“没办法,高端市场竞争不过啊。”
黄鹤有些奇怪:“什么意思?我们的东海刀难道不应该全方位秒杀日本刀吗?”
李夏叹了口气,说道:“你没用过刀吧?武备部那些人就没怎么在意冷兵器的研发,凭借钢材的优势,简单打出来的刀具质量虽然过得去,但是还赶不上资深刀匠千锤百炼来的精品。而且价格也比不过!你看,这么一把二尺长的打刀,制作精良,到岸价也不过七八贯,我们怎么去竞争?”
黄鹤一惊:“怎么会?工业部制造刀具的地方我也见过,不过是左右锤几下,日本人的成本怎么会比我们更低的?”
“嘿,我们就算再工业化,但总得是要计算原料、人工和时间成本和利润的吧?但是日本人完全不介意!在我们看来,日本人那靠人工一道道采矿、冶炼、锻造的过程成本高昂,但在日本的领主看来,他只不过是给领民下了道命令,刀具就源源不断地出来了,哪有什么成本?我们的成本就算再低,也敌不过这种不计成本的卖法啊。”
“怎么能这样!”黄鹤一下子气愤了起来,“这违背了自由市场的精神!我们应该不承认日本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且对此征收200的反倾销税!”
“哈哈哈哈,别闹了。”李夏笑了起来,“难不成你想玩一出黑船来袭不成?但是日本已经全面开放了啊,你还能再怎么让他们更开放?要是我们单方面制裁,换了别的商家来日本买刀卖回去,不还是一样吗?别闹了,我看你还不如支持周弘文的脑洞,把炼银技术公开给日本,让他们拼命挖矿搞个恶性通胀出来呢。”
黄鹤一愣,想想说道:“哎,你还真别说,以前我觉得他这主意有点馊,现在想想,似乎有点道理啊!”
“本来就挺有道理的。抢银也是有成本的,得雇佣大量人手挖矿炼银不说,怎么也得驻扎一个旅的兵力保护银山安全吧?这海外驻军,一年随随便便就几十万的成本出去了,到时候挖出来的那点银真能赚回来吗?换了周弘文那方案,让日本人自己去挖银,我们只要投入少量成本来贸易,能赚更多的白银还更多。所以,这方案才有那么多人支持。只不过,到时候,争夺日本市场这块肥肉的人就更多了,我们未必能从中分到多少,所以才没有就这么施行下去。”
黄鹤想想也是这么个理,笑道:“也是啊。嘿,这么看来,现在镰仓幕府这么开放,也不尽然是好事啊。要是换了德川幕府来个闭关锁国一口通商,那么事情不就好办多了?算了,以后再说吧。我看这单子上还有银矿石,是从石见国买来的吗?”
李夏点头道:“没错,当初韩松他们与石见国发生接触之后,我们的联系就没断过,定期会开船过去贸易的。石见国小民贫,唯一能拿得出手就是那个被埋没的银山了,炼银法虽然没教给他们,但是从他们那里用商品换银矿石这生意还是做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