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时宗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野上行宫门前,下了马,先是朝里面行了个礼,然后走了进去,在两名侍从的引领下,找到了行宫中的“持明院”,也就是前任天皇。果然,他逃离京都后,还是在有心人的协助下找到了幕府军。
北条时宗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对持明院行了大礼,又说道:“法皇,今日便是叛逆与我等约定的决战之日,还请法皇亲临我军大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持明院点了点头,说道:“自当如是。说来,那些叛逆大年初四就要合战,可真够心急的。”
北条时宗笑了一下:“不是他们心急,而是我军年前已经到了不破郡,没几日便可取了关原,若再不合战,我军便要上洛了。所以他们才会以年节为借口,约定延期至年后合战,用这个法子拖上我们几日。不过也无妨,若是他们缩在关城里,我们攻城还要多费些力气,如今出城合战,一次战而胜之,反而省了不少功夫。”
持明院见这名少年神态自信,也微笑了一下,说道:“哦?北条君看来是十拿九稳了?”
北条时宗自信地说道:“叛逆不过五六千人,而我军倍之,又都是关东勇士,当然比叛逆的关西乌合强得多,此战必胜!”
实际上,他的信心并不那么足,因为他是日本少数知道东海人部分底细的人之一,知道他们有不少超越想象的武器。但不管怎么说,在面上他必须表现出自信来,因为一旦失去了威望,那就算不打仗,以北条家为支柱的幕府也将轰然崩塌。
持明院被他的自信所感染,便站了起来,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那便走吧。”
说完,他又转过身去,朝背后墙上一幅画像行礼道:“愿天武祖宗保佑,大军一路清除叛逆,拨乱反正。”
画像上的人物是六百年前(673)的天武天皇,也就是修建这座野上行宫的人物。天武生平颇类后世的朱棣,起兵与侄子争位,在任上励精图治、加强统治、派船出海。日本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由“大王”改称“天皇”,就是自他开始的。在持明院心目中,自然就是将自己的境遇与这位祖宗相比的。而且巧合的是,当年天武靖难,就是从美浓国、不破关一路向西打了回去,也正好是今天幕府军试图前进的路线,求他保佑,无疑是求对人了。
北条时宗起身为持明院前驱,出宫后,一人骑马,一人乘轿,一先一后来到了大营之中。
今日过完了年,该打仗了,大营武士们也把心收了回来,各自收拾好了武器盔甲,吃饱喝足,出营列阵,准备大战。不过他们也不可能排出个整齐的大阵等法皇训话,只能按照所属关系,在行宫西边狭长的道路两侧列出两长串的几十人到数百人不等的小团。北条家精锐武士护送着持明院从道路中央走过,一边走一边说着激动人心的话语。
到了正式场合,持明院又操持起了皇族特有的奇怪强调,大部分乡下武士是一句也听不懂。不过没关系,只要能听到传说中的天皇的声音,就足以令他们热泪盈眶,肾上腺素激增,准备献出生命报效天皇了。
“万岁!”“万岁!”“万岁!”
听着两侧传来的山呼声,持明院非常满意,甚至感受到了即使当年在位的时候也没有品尝过的满足感……这该死的权力竟是如此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