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几人又亲自试了试填煤的手感,便出了门,往后面的蒸汽机舱走去。锅炉舱和蒸汽机舱是不通的,必须出门后,从两侧的狭窄通道绕过去才行。他们在中间挤了大约五米,便看到了一个小门,移开之后,便挤进了蒸汽机舱之中。

这里倒是出乎预料的宽敞,从锅炉尾端到螺旋桨传动轴接驳处,足有近五米的长度,但只在中央位置建设了一座约两米长的铁架台,蒸汽机就安置在这上面。再加上此时头顶尚未封顶,可以直接看到天空,更是给人一种“开旷”的错觉。

梁恩有些心疼地说道:“怎么留了这么大片空间出来,这不是浪费吗?”

秦晋耸耸肩:“我们这是‘标准’动力单元,总要留下升级空间的嘛,现在要是紧凑了,以后要安装更大的锅炉和机器不就抓瞎了?再说了,留出空间来,操作和检修也方便。”

陈文倒是点了点头,同意他的说法。

梁恩吁了口气,走上前去,观察起这台传说中的“洪流-170”来。

洪流170的四台汽缸采用了水平对置的布置方式,左右各两个,共同驱动中央的一根动力轴,两两对撞可以互相抵销横向应力,使得运行更平稳。但其实这些汽缸并不完全对称,整体略成一个“凸”形,这是因为两个汽缸各需要一个曲轴,而曲轴之间总有一定距离,所以两者的中心线并不能完全重合。理论上这种布置形式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弯曲应力的,但这个应力由铁架台承担了,问题不大。由于横向空间受限,同时单动式汽缸没有汽缸盖的限制,所以汽缸的连杆曲轴采用了类似于内燃机的短摇臂摇摆式设计,使得短短两米多的空间就足以摆的下这四个汽缸。

这台机器之前跑过一阵子,目前摸上去仍然是温的,表面还有一层油水混合的薄雾,沾染了光洁的表面。头顶上,一根不算很粗的蒸汽管道从锅炉那边延伸过来,到了这边分成四股,分别连接到四个汽缸上。由于需要考虑到船上的颠簸,管道关节处都是用了有挠度的铜质波纹管连接,光这几个东西就耗费不少。还有几根排气管,直接直着通到了天上。

梁恩蹲下来,摸了摸铁架台上的沥青和木屑缓冲片,对秦晋问道:“秦工,你这一系列设计,都是为了减震吧?”

秦晋听了,面露得意之色:“当然!不然的话,要是随便把这些机器往船上一摆,光震就把船震散架了。像我这样,外面钢骨架,内部铁架台加上缓冲物,蒸汽机还用水平对置,三管齐下,这船平稳得很,开起来几乎感觉不到这是艘蒸……好吧,感觉还是能感觉出来的,只是这种震感很舒服,不是恼人的那种。”

梁恩眉头一皱:“只是这么一套下来,死重可不少啊。”

秦晋拍了拍铁架台,说道:“没办法,为了确保参数,只能把冗余往多了做了。不过以后一点点改进,总能降下来的。别的不说,就说外面那铁骨架,我觉得你们下次造船的时候,完全可以直接嵌进船体里去,这不就省了一堆木料了?”

梁恩眼前一亮,说道:“秦工,英雄所见略同啊!”

秦晋正要跟他互相吹捧一下,旁边已经摸到后面传动轴位置的陆平叫了起来:“秦,你这边是怎么连接的啊?”

蒸汽机的中心轴后侧连接着一个飞轮,也就是一个沉重的铸铁轮子,是一个储能部件,可以平滑蒸汽机的动力输出曲线。对于单缸蒸汽机而言,飞轮是必备部件,因为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在端点处会形成“死点”,必须靠着飞轮的转动才能推动它继续下一个冲程。而洪流-170的两组汽缸之间存在90度的相位差,使得两两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越过死点,并不一定需要飞轮。但是为了平滑输出的考虑,还是装上了一个,不过比新星-180用的那种大飞轮要小得多,直径只有一米,也是为了适应狭窄的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