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也是年轻气盛,接过信粗看一眼,就大咧咧地拆开,从上到下扫了一遍里面的新字,最后冷笑道:“呵,是忽必烈要俺们出兵,去打辽阳的东海贼。”
他祖父就是死在东海人手上,他自然不会对他们有好颜色。不过他对忽必烈同样没什么好看法,一来朝廷的汉化趋势让他很看不惯,二来这些年来朝廷逐渐把手伸到本来由他家控制的辽东,今年更是直接设立了“东京总管府”,夺取了辽阳一带大片肥美土地的控制权,这怎能让他心服呢?说起来,东海人好歹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把祖父打死的,但忽必烈只会玩阴的,这种小人行径反而更令人看不起。
阿术鲁也是老糊涂了:“啊,东海贼都打到辽阳了?等等,是在辽阳哪啊?”
乃颜想了一想,说道:“应该是在辽阳南边吧。哼,忽必烈也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明明就在他的东京总管府眼皮子底下,自己不出兵,却让我们出人出马去打。我看,他巴不得我们跟东海贼打个两败俱伤啊。”
“哎哟,”阿术鲁摇了摇头,又喝了口茶,“那那那,辽阳那么远,咱们是不是得走个几年才能到啊?”
乃颜又“哼”了一声,说道:“忽必烈倒是不让我们拖时间,催促我们在一个月内召集部民去广宁府待命,然后等着关内的汉军一起去辽阳,再讨伐南边的东海贼。”
仓促之间就要出兵,确实有些难为他们。不过战机稍纵即逝,现在深秋初冬时节,正秋高马肥适合骑兵出动,等过阵子河流封冻了还能快速通行,适合打仗。但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到了冰天雪地寒风彻骨的时候,那就没法出战了,而明年开春的时候,马也瘦了,土地刚解冻也泥泞不堪,还是没法打仗。所以,今年不打,下次想打就得等上大半年了,因此忽必烈才会督促他们即刻出击。
阿术鲁又叨唠了起来:“忽必烈那小子也真是会想啊,哪有那么快的啊,光是让下面的人出丁就得花上多少时间,还得跑那么远,粮草该让谁出啊?”
乃颜放下信件,又说道:“粮草倒是在广宁和辽阳就食即可,关键是,高丽也有人在闹事,忽必烈允我们在拔了东海贼之后,去高丽平叛。”
“哦?”阿术鲁眼中突然精光一闪,高丽虽然不能与汉地比,但也是有不少东西可抢的好地方了,“那么,咱们去看看?”
乃颜捏了捏拳头:“哼哼,这么多年了,也该给爷爷报仇了……”
……
10月18日,第一支来自关内的汉军抵达了广宁府,他们约莫有六百多人,挂着“李”字旗,拉着一长串沉重的大车,顶着寒嗖嗖的北风艰难前行着。
这个时代,辽东海岸线要比后世回退不少,差不多只到盘锦一线。辽河水系并未分成辽河、大辽河两脉,而是由三条主要支流(西辽河、浑河、太子河)汇聚成一条主干入海。但也正是因此,使得辽河水系下游部分排水不畅,地势低洼、淤积严重。南宋曾有使者许亢宗出使金国,经过这一带时留下记录:“地势卑下,尽皆萑苻,沮洳积水。是日凡三十八次渡水,多被溺,名曰辽河。濒河南北千余里,东西二百里,北辽河居其中。其地如此。”
所以,当初辽朝宁愿把汉民放到辽河上游草原地带垦田,也不愿意在辽河下游的湿地开荒,实在是斗不过大自然。但也正是因此,使得上游的草原生态被破坏,退化成沙漠,进而使得辽河携沙量增大,下游逐渐淤积,海岸线前进,也使得淤积的湿地抬高形成适宜耕种的平原。这便是所谓的沧海桑田啊!
但这种变化要到明朝时才比较明显,就现在来说,辽河下游仍然是千里泥沼,并不适合通行。一般来说,想从关内前往东方的辽东半岛和高丽半岛,需要先从锦州沿着山脉向北行进到广宁府(后世北镇市),再向东通过辽河中游有一定开发基础的地区前往辽阳府,再继续沿着千山山脉旁边的稳固地块前进,或者在山林中沿着河流冲刷出的山谷地带前进。因此,广宁、辽阳两座城便有如一座桥两端的桥头堡一般,分别成为辽西、辽东最重要的城市,后世辽宁便以此二城为名。今年忽必烈下令的时候,让各部先去广宁府集结,再继续东行至辽阳,便是因为实际上只有这么一条道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