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页

陆秀夫摇了摇头:“太慢了,这个不解决不行啊。算了,让二三连也开火吧。”

片刻之后,两侧就响起了炮声,十二枚更粗却也更短更轻的100榴霰弹向西南飞去。有了之前88炮弹的准狠稳作对比,这12枚炮弹看上去就随意多了,爆炸范围散布了好大一片,没什么太大的战果,倒是炸得挺热闹,波及了不少元军步兵。

陆秀夫摇了摇头,又转向一连的试15式们:“得想个什么办法呢?”

试15式是当前工业部门最高制造技术的结晶。炮管材料是最好的酸性平炉钢,用蒸汽锤锻造成型,最后用大功率蒸汽机驱动的锰钢刀头钻孔加工出来,使得管身轻而强。不仅如此,它还用了双层嵌套工艺,也即将一个更粗的短管加热膨胀后套在炮管尾部,一来增加了壁厚,二来形成了向内的预应力,如此可以承受巨大的膛压。若是用生铁铸造一个同性能的炮管,少说也得两吨重——这可一点不夸张,这门陆军炮虽说只有88口径,但是发射实心弹的动能足以与滑膛炮时代的18磅舰炮比拟,后者在明清时期可就是著名的几千斤重的“红夷大炮”了。

但也因此,给它带来了一点点小问题,那就是复位问题。火炮威力巨大,炮身却很轻,通过简单的动量定理就可以算出它的后坐距离要比传统火炮长得多,这就增加了复位所需的工作。不仅如此,它的精确度在某种程度上还使得这个问题更严重了——前膛炮也需要复位,但它们本来就打不准,所以瞄准很随意,推回去接着打就是了,而线膛炮要是也这么玩,可就失去了精准的意义了。而且,巨大的后坐力还限制了它的射角——仰角越大,由炮车承受的向下的分力也就越大,而为了不让巨力压垮炮车,就只能限制射角了。而这就限制了最大射程,使得它空有理论上五千米的最大射程,实战中却打不出三千米去。

所以,想让试15式把“试”字去掉,真正成为野战称王的下一代火炮,还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不过,即便是现在这种两分钟三发的射速,也足以让敌军好好吃一壶了。在龙吟炮的概率覆盖和试15式的精确打击下,元军火炮一个接一个地哑火,再也无法对滕军和齐军造成威胁——实际上这两家的部队走出去两百米就停了,伫在野地上当吸引骑兵的靶子,元军的火炮本来也不怎么够得到。而元军骑兵发动攻击后,也一下子被两翼东海军密集的铅弹打成了傻子,然后骑着青岛马的东海骑兵就冲了上去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使得他们仓皇败退了回去。

骑兵们分出胜负之后,旅部立刻来了信号,让重火力营停止了炮击。与此同时,进军鼓响起,三家联军踩着鼓点,并不整齐却争先恐后地向前面列阵的元军步兵压了过去……大局已定了!

第616章 共克时坚 五 偃旗息鼓

1270年,5月18日,成武县。

“报告!”

孙镇河少校匆匆回归了已经被东海同盟军占领的成武县中,对里面的旅长范龙城和教务长陆秀夫行了一礼,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少将,为什么要收兵?”

孙镇河现在是第三野战旅里面的第一快反营的营长,之前他带领快反营追杀溃逃的元军,正杀得痛快,结果却突然被召了回来,难怪一脑子问号呢。

范龙城叹了口气:“不用打了……后面来了最新指示,要议和了。”

“啥?”孙镇河大张了嘴,一脸的不敢置信,“打得这么顺,怎么就要议和了,是谁出的馊主意?哎,文臣误国啊!”

范龙城对此也不太情愿,一脸的憋屈:“哼,都瞻前顾后的,觉得战争耗费太大,说什么见好就收,呸,鼠目寸光。”